新闻中心
讲座回顾 | 李洱教授:何为小说家的“经验”?
发布时间:2024-11-13        浏览次数:10

微信图片_20241113085856.png


2024年11月6日上午,北京大学文学讲习所李洱教授在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人文楼4430室以“何为小说家的‘经验’?”为主题开展讲座。本次讲座由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黄平教授主持。

李洱教授在讲座中提出,他将通过分析不同作者对同一故事的叙述来阐释小说家如何处理“经验”。他从博尔赫斯对《一千零一夜》的重新诠释入手,引导我们思考“如何看待我们的‘经验’”。李洱教授首先讲述了《一千零一夜》中的第351夜的故事:叙述者山鲁佐德讲述了《一夜成富翁》的传说,故事中一个巴格达富翁家财散尽后,通过劳动维生,最终在梦的指引下找到了财宝,从而再次成为巨富。



接着,李洱教授指出,博尔赫斯在重写这个故事时,对其进行了改动,将题目《一夜成富翁》改为《双梦记》,使得故事中的富翁和省督的梦变得同等重要。故事的叙述者也从山鲁佐德变成了一个历史学家,将传说故事转化为现实故事。这一重写使得故事的主题从“致富的偶然性”转变为“如何看待梦,以及梦与现实的关系”,从而脱离了《一千零一夜》中的简单寓言,成为一部现代小说。李洱教授进一步指出,在小说中,省督不相信梦,而马格里比则相信自己的梦和省督的梦,将两者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从而引入了一个新的主题——人与自我、自我与他者的关系。关于我们如何认识自己的经验,李洱教授用简明通俗的语言给出了他的答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可以写。正如安妮·埃尔诺在创作《悠悠岁月》时,既强调个人经验,又不断书写公共经验;卡夫卡的故事则是一个拥有两个焦点的椭圆,这两个焦点分别是个体经验与公共经验。只有认识到公共经验,我们才能充分认识到个体经验;只有充分认识到他者,我们才能充分认识到自我。

李洱教授随后深入探讨了保罗·科埃略如何将这个寓言故事改写成全球畅销书籍《牧羊少年的奇幻旅行》,并在情节取舍上放大了博尔赫斯所强调的路途艰辛,使这本书成为一部长篇小说,并加入了成长主题。小说中提到的主人公是一个非常善良的人,这与作者顽劣的性格形成鲜明对比。作者通过反写的形式将他的经验记入故事中,并最终形成了这部长篇小说。

在讨论博尔赫斯与保罗·科埃略改写的区别时,李洱教授指出,二者的改写本质上都是在处理自我与他人的关系,具有相似性,但也有微小的差异,这个差异非常重要,它包含着经验的内容与人类非常隐蔽的心理。他结合《大教堂》等小说进一步论证了这个观点,并指出几乎所有小说的主题都可以视作在处理现实与梦境的关系、自我与他人的关系,也都可以看作是如何挖掘自我经验的问题。因此,当故事包含了人类最基本的主题与欲求,便创作出了引发人类心灵深处共鸣的畅销书,每一个人都可以在书中找到自己、辨认自己。最后,李洱教授总结,“经验”可以有许多解释,“经验”就是活泼的印象,事情在消失之后,“印象”还能在脑海里非常活泼地跳动,并成为思想的来源和材料。



讲座最后,现场的老师和同学积极地与李洱教授进行交流互动。针对同学们关于创作过程中的不安与压力、如何进行“学院派”的创作、如何面对大众传媒使个体与公共经验同质化等疑问,李洱教授旁征博引,结合各个作家的创作方法与对经验的发掘方式,给出了充分解答,讲座在热情的交流氛围中圆满落幕。


文稿|陈慧珊

排版|惠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