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讲座回顾 | 塞巴斯蒂安·杜姆林:叙事与感染——有关疫情的叙事学考察
发布时间:2022-12-20        浏览次数:10

讲座题目:叙事与感染——有关疫情的叙事学考察

主讲人:塞巴斯蒂安·杜姆林(Sebastian Dümling

主持人:顾文艳

时间:2022113020:00

 

本次讲座,塞巴斯蒂安·杜姆林(Sebastian Dümling)教授借助多种媒介类型中出现并成为叙事核心的感染情境,探讨了作为文化现象的感染和叙事在结构与语义上的相似性,对流行感染叙事进行了叙事学考察与反思。



首先,杜姆林教授以第一个以蓝精灵为主角的漫画故事《黑精灵》(The Black Smurfs, Belgium, 1963)作为引入,揭示了一个典型的建立在边界冲突上的叙事场景。边界及冲突起到了将时空分离并连接的作用,而身处时空中的行动者渴望着、也同样畏惧着时空中的某些东西。人们对感染的想象遵循着与叙事非常相似的模式,流行媒介对于感染的想象不仅是叙事的象征性媒介,也是文化的象征性中介。由此,他提出假设:感染叙事是如此强大、有效、可叙述,因为它们增加了叙事性。作为奠定了西方现代性文化秩序的净化工作,则意味着感染叙事不断更新着本体论上的人类与非人类、认识论上的巫术与理性,以及实践形式上行动与反行动之间的基本差异。

 

正式进入主题后,杜姆林教授在第一部分“叙事作为感染-感染作为叙事中分析了叙事与感染二者之间的同源性。一方面,感染叙事和童话故事在结构与语义上极为相似,二者的叙事模式都具有扁平化特征,设立了诸如生/死、内/外、好/坏等严格界限;另一方面,病毒/细菌作为行动者本身是待定的。但正如人类学家玛丽·道格拉斯(Mary Douglas)等人的研究所表明的,身体作为世界上所有可能的边界设置的模型使得传播变得可描述与可体验。因此,叙事模仿了人类最基本的经验,同时,只有叙事才能为我们和世界带来意义。

 

在第二部分,杜姆林教授考察了关于感染知识的内容。在大多数感染叙事中,认识论冲突作为中心问题,其体现的科学、进步与理性法则和巫术传统与非理性法则之间的系统性区分构成了大多数感染叙事的潜台词。此外,感染叙事在意识形态上对文化空间做出了划分,由此将本国内部空间以安全和谐的方式组织起来,而将他国的空间视为充满敌意与混乱的。在更具体的层面,显微镜等现代医学技术与知识使身体内部的感染过程可见化,感染叙事由此克服内外部的基本边界,并通过身体将不同的知识系统和社会实践交织在一起。

 

在第三部分,杜姆林教授对感染中介进行了阐释。德语里的Erreger(病原体)一词也有战争、动乱/暴动的发起者之意,在感染叙事的语境中则可衍生为发生在个人主体与社会政治主体构成的双重主体间的战斗。以《僵尸世界大战》(World War Z, 2013)等电影为例,感染叙事使用的了两种感染性叙事媒介,其一是由具有摧毁原有世界秩序同时煽动新秩序的、不可见的中介交织构成的世界,其二则是以一种将上述媒介纳入科学的决定论,并试图掌握致病因素,衡量其动机、弱点和欲望并使其可见化以反对我们的权力的方式。

 

在接下来的第四部分“感染空间”中,杜姆林教授强调了每一个叙事都是建立在被道德、伦理、意识形态与规范价值等价值论编码了的空间中,因此,空间之间的价值运动是感染叙事的核心。由于设计了边界强大的空间冲突,感染叙事与坚实的价值论归因一并形成了从感染叙事发展成为入侵叙事的多种模式。

 

杜姆林教授总结道,疫情叙事作为一种宏大叙事,既在于它是关于叙事的叙事,也是因为感染叙事的扩散与传播来自叙事本身的一般逻辑,它们在叙事上反映了文化自我定义所依赖的基本形式差异。最后,教授和顾文艳老师深入解答了参会学生就讲座提出的相关学术问题,本次学术讲座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