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信息
讲座题目:布朗肖的合作:从右翼青年到青年法国
讲座时间:2022年12月10日 10:00
讲座地点:ZOOM会议 826-1155-9752
主讲人:理查德·沃林(Richard Wolin) 教授
与谈人:王嘉军教授
主讲人简介:
沃林教授是美国著名的思想史家,早年曾师从哈贝马斯,在批判理论研究、当代欧陆思想研究等方面成就卓著。主要著作有:《瓦尔特·本雅明:救赎美学》(1994)《存在的政治:海德格尔的政治思想》(1990)《文化批评的观念:法兰克福学派、存在主义和后结构主义》(1992)及《重访法兰克福学派》(2006)等,其中已有五本被翻译为中文。
讲座内容回顾:
2022年12月10日上午10点,华东师范大学国际知名学者大讲堂“国外人文研究动态”第一讲《布朗肖的合作——从右翼青年到青年法国》通过线上会议的形式顺利开讲。本次活动邀请到纽约市立大学历史与比较文学系特聘教授理查德·沃林(Richard Wolin)主讲。本次讲座由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讲师顾文艳主持,中文系副系主任王嘉军教授评议,吸引了海内外众多师生共同参与。
首先,沃林教授介绍了法国著名的作家、评论家莫里斯·布朗肖在法国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同时,沃林教授还指出,与在后世获得的高度评价相反,布朗肖本人在二战后一直保持神秘,拒绝接受采访和公开露面。另一方面,这种不可见性(invisibility)也矛盾地使布朗肖在知识分子群体内部掌握了不可或缺的影响力。沃林教授援引列维纳斯与保罗·德曼的观点,认为布朗肖此举是有意为之:通过构建一种“自我神话”(self-mythologization),布朗肖成功地让作为具体个人的布朗肖消失在文学空间中,被书写(écriture)所取代。沃林教授认为,布朗肖捍卫“写作的不可能性”与“文学与死亡的权利”,而这种对文本极限的探索深刻地影响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后结构主义浪潮,如罗兰·巴特的“零度写作”和德里达的“文本之外别无他物”论。
在讲座的第二部分,沃林教授转向布朗肖的另一个与大众认知相反的侧面。他发现,布朗肖不仅在20世纪30年代担任政治记者,同时还与法国右翼组织“法国行动”(Action Française)的创始人查尔斯·莫拉斯(Charles Maurras)保持着密切联系。同时,沃林教授还指出,根据欧根·韦伯(Eugen Weber)的考证,布朗肖还曾参与几份右翼期刊,如《战斗》(Combat)《叛乱者》(L’Insurgé)和《倾听》(Aux Écoutes)的编辑工作。
沃林教授指出,这一时期的布朗肖深受法国法西斯主义思潮的影响,该思潮是法国反革命的政治传统与具有侵略性的法国民族主义外交政策的结合。随后,沃林教授梳理了莫拉斯领导下的法国右翼青年(Jeune Droite)的历史,以及该运动的反犹主义倾向。通过考察布朗肖在这一时期发表的政治文章,沃林教授展现了布朗肖与这一右翼运动的关联。
接下来的讲座中,沃林教授进一步指出,布朗肖的政治立场在战后发生了变化,他不仅极力撇清与莫拉斯的关系,更试图阻挠其战前政治新闻的再版。沃林教授认为,这导致了关于布朗肖这段政治经历的许多误解,也阻碍了后世对布朗肖作品的客观评价。
最后,沃林教授援引詹姆逊在《政治无意识:作为社会象征行为的叙事》(1982)一书中提出的观点:詹姆逊认为,从马克思主义的视角来看,法国理论所主张的主权和文本的自我指涉相当于一个精心设计的意识形态伪装。而就本场讲座的主题而言,沃林教授通过福柯对后结构主义的批评进一步强化了詹姆逊的这一论点,他认为,布朗肖在战后对“写作的不可能性”和自我毁灭(self-effacement)的推崇也部分地反映了一种历史学家亨利·卢梭(Henri Rousseau)所说的“维希症候群”(Vichy syndrome),即,法国在战后对自己曾经犯下的历史错误的逃避。
讲座结束后,王嘉军教授对本次讲座进行了评议并提问。王嘉军教授指出,沃林教授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平等和批判的角度来考察当代欧洲思想。通常来说,学界会以文学的、美学的或哲学的视点来理解布朗肖的匿名写作,而通过结合相关的历史证据,沃林教授不仅给了我们一个关于布朗肖写作的政治视角,也给了我们一个关于法国理论的政治视角。王嘉军教授认为,这种视角对当下的中国观众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我们很容易忽视西方理论所产生的历史、政治和社会背景而全盘接受。随后,王嘉军教授也向沃林教授提出了一些问题,分别是:布朗肖的政治立场是如何从极右翼向极左转变的,布朗肖早期的极右立场和他对法国“五月运动”的极力支持之间是否相关,共同体的思想与布朗肖早期关于国家或民族的思想之间是否存在某种联系,以及欧洲知识分子不能诚实面对历史究竟是因为他们没有充分忏悔还是西方的舆论环境使他们害怕不被原谅。沃林教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精彩的回应。
在接下来的自由讨论环节中,与会师生对沃林教授的本场讲座表示感谢,并在留言区向沃林教授踊跃提问。这些问题涉及到:布朗肖的碎片写作和政治写作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内在关联;如何理解布朗肖的叙述(récit)与其政治写作之间的关系;在政治事件中是否存在某种独特的文学经验;布朗肖的“精神革命”(spiritual revolution)与一般革命之间的区别,以及这一概念与其后期的“文学冥想”(literary meditation)是否一致,等等。沃林教授对这些专业性的问题分别作出了详尽的回答。本场讲座在热烈的讨论氛围中圆满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