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有风自南,翼彼新苗 | 中文系2022级新生期末座谈会顺利召开
发布时间:2022-12-13        浏览次数:79

为更好地了解2022级新生学习、生活的动态,有效听取新生对院系的建议,中文系组织召开了2022级本硕博新生期末座谈会。座谈会分为两场,由中文系党委副书记徐燕婷主持。中文系2022级本科生新生座谈会于122日上午举行,中文系系主任文贵良、系党委副书记徐燕婷、本科教务员缪晶晶、辅导员焦艳及部分新生代表参与本次座谈。中文系2022级硕、博研究生新生座谈会于124日下午举行,系党委副书记徐燕婷、中文系副系主任王嘉军、系主任助理王耐刚、学术型研究生教务秘书吴晗、创意写作硕士教务秘书叶杨莉、以及辅导员方中书、宫亦楠出席。



在座谈会上,同学们各抒己见,围绕教学、生活及未来规划三个方面踊跃发言,就课程设置、读书方法、求职就业等话题与老师进行深入探讨、给出意见,与会老师认真听取,并对大家的疑问进行积极回应与详细解答。

作为新生,同学们对选课、课程作业安排等关注较多。针对本科新生课程安排冲突、选不上课的情况,徐燕婷老师建议入学的新生多向高年级学长学姐请教,以获取选课经验、了解课堂实际情况;缪晶晶老师指出,完备的选课大纲可为大家提供指导借鉴,系里也会召开专门的选课指导会为大家提供详实的建议。有硕士新生指出,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中规定必须修读一门跨专业课程,但是文、史、哲类的课程往往很快被抢完,剩下其他专业开设的课程凭自己的知识储备上起来略显吃力。针对上述情况,两位教务老师给出专业解答:吴晗老师建议同学们也多多考虑外语学院、体育学院开设的跨选课,同时也可以和教务老师沟通,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叶杨莉老师提醒到,广播电视方向下有好几个专业的选课权限是一致的,很多选修课可以作为备选,在保证专业同学选课的前提下,未来也会考虑开放几个跨选名额。

 


如何应对大一新生在学业生涯上的“迷茫期”,系主任文贵良老师给出了详细的方法指导:记忆是思维的基础,内化是掌握的前提。在建立批判、思辨的思维模式之外,不可偏废困勉下学之功,必能在四年的学习生涯中有所收获。也有研究生同学指出自己求学上的难点:自己本科就读的专业不属于中文系,目前在学习方法上存在一些困惑。对此,王嘉军老师以自己研一时读康德,初时感到艰难,后来却有很大收获,甚至在此基础上完成了毕业论文的经历现身说法:整个研究范式都是强调研究性的,每个专业的研究前提都是要发现问题意识,因此都非常强调对学术书籍的阅读,所有的研究都需要回到文本。有了一定的积累之后,可以再来看这些作品,或许就会有不同的感受。



有志于继续深造的同学谈及自己的读书感受,认为亟需阅读的书目很多,不知该如何甄选,王嘉军、王耐刚两位老师认为,阅读要做到点面结合,既要有泛化的理解,也要能精读。可以先建立一个大致的知识框架,在熟悉的过程中寻找感兴趣的点,按图索骥,继而做专精的研究;平时也要培养多翻学术杂志的习惯,掌握好学术的前沿动态。有同学希望利用自己的专业所长,在系里开办读书会,徐燕婷老师鼓励这一想法,并表示系里愿意提供场地,欢迎更多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广泛地参与到阅读中。


 

除了课程选择与学习方法,同学们同样关注疫情形势下如何平衡好课内外生活的问题。文贵良老师认为,致力于学习固然重要,课外活动亦不可偏废,同学们可以选择参加社团等校内学生组织,广交朋友,锤炼本领,释放压力,为未来走向社会做好准备。


在座谈会上,同学们还对未来提出展望。不少大一新生第一次来到千里之外的城市求学,对未来的发展时感迷茫,徐燕婷老师表示:“时间怎么规划,决定于人生怎么规划。”建议大家尽快定下未来的目标,脚踏实地朝前迈进。研究生则更关心就业、实习、招聘等相关问题。徐燕婷、宫亦楠两位老师指出,有意毕业后就业的同学,到了研二可以关注一些招聘信息。系里每个学期都会有就业实习分享会,如每年会开设十余场求职起航相关讲座与指导,以及带学生前往大厂参观、实习等,同学们平时要多多搜集讯息,增长实践经验。

两场座谈会中,师生畅所欲言,其乐融融。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师长的循循善诱使文学的光芒照进了更多人的现实,让中文系2022级新生有勇气、有志气成为“不滞于物,不困于心”的人,有底气、有骨气成为“进不必媚,居不求利”的人。相信在樱桃河畔,2022级本、硕、博新生必将传承中文系追求独立与自由的精神,不断沉潜、锤炼,在人生路上行稳致远,笃行不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