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20日,由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赵厚均教授召集的“文学·美术·建筑——园林研究的多维视角”学术研讨会在上海蓝宫大饭店顺利举行。研讨会由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华东师范大学江南文化研究院、上海古猗园共同主办。会议邀请了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社会科学院、天津大学、东南大学、同济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北大学、中国美术学院、苏州大学、上海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中国计量大学、上海古猗园管理处、上海醉白池管理处、上海寰景工程设计工作室等多所高校、机构以及嘉定本地的园林研究者和建筑家共60多人参会,收到论文43篇,涵盖文学、美术、建筑等多个领域的研究者。会议通过线上与线下同步的方式,在新文科的学术大背景下,从文学、美术、建筑等不同的视角对园林这一综合性艺术展开研究,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展现了园林研究的丰富成果。
11月20日上午,会议开幕式由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赵厚均教授主持。华东师大图书馆馆长胡晓明教授首先代表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对参会的各位学者表示欢迎与感谢。胡晓明馆长从中国“天人合一”的传统文化出发,向我们介绍了作为中国文人的精神家园的园林,具有三个重要的美学价值:一是将时间融化为空间;二是将远方融化为日常;三是将天地融化为身心。他指出:园林是中国文化的一项特美,终老于园林是所有中国文人的美好期盼。而在今天,我们可以通过研究园林、书写园林的方式,重新徜徉在园林中,得到诗意的栖居。
中文系校友、嘉定区委宣传部副部长石中军受邀致辞。石部长首先作为上海嘉定地区的东道主,对与会嘉宾的莅临表示了热烈欢迎!在他看来:园林不仅涉及建筑、文学等多方面的学科知识,还蕴含着丰富的哲学美学思想,是中华历史文化的产物,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体现。他强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必须加强对包括园林文化在内的各种历史文化的保护、研究与传承。上海要创造高品质生活,嘉定要建设人文魅力充足的现代化新型城市,都离不开传统文化的滋养,也与此次学术研讨会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此外,上海古猗园副园长、工会主席林晓桦,上海社科院研究院刘天华出席了开幕式并致辞。
研讨会随后进行大会主题发言,由华东师范大学罗争鸣教授主持。西北大学文学院李浩教授做了题为《唐代园林的文化记忆激活传统》的主题报告,从文学与园林、传统与现代等多个角度,探究园林在现代社会的守正出新之路,以及园林研究与文学研究之间的亲密关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王毅研究员在主题报告《中国古建之美的艺术学基础》中,为我们细致梳理了园林等古建等与传统艺术书法的密切联系。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学院的张天新教授从“雪”这一意象出发,细致考察了雪景文化发展的背景、脉络和表现,同时展现了江南园林在不同空间、时间状态下的景观特征。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储兆文老师带来《<诗经>园林诗刍议》,通过对《诗经》中《大雅 ·灵台》、《郑风 ·将仲子》、《小雅 ·鹤鸣》及《卫风 ·考槃》这几首诗歌的细读,微观探究中国园林和园林诗的最初模样。同济大学建筑学院的鲁晨海教授做了题为《境与心契,景随境生——漫读<盘洲记>有感》的主题汇报,剖析洪适《盘洲记》中所记述的园林景象,体察江南文人“境与心契,景随境生”的独特造园特征和景境处理手法。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的张龙教授在《基于文本、图像的园林意象解读与再创作——清漪园赅春园写仿金陵永济寺史实考》的主题报告中,立足于对清漪园赅春园、南京燕子矶永济寺两处遗址的现状调查和相关文献档案的收集整理,系统还原了清漪园赅春园及南京燕子矶永济寺这两处园林的历史风貌,并从地理环境、游览路线、空间格局、建筑营造、文化意向五个方面为我们揭示了乾隆皇帝在清漪园内全面写仿永济寺营建赅春园的历史事实。
下午的分组讨论,分线上组和线下组同步进行。线上两场分别由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赵海燕研究员和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文韬教授主持。线下两场分别由华东师范大学汤志波老师与华东师范大学王冉冉老师主持,与会专家围绕着园林这一核心内容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参会的专家学者分别从历时性与共时性等多个角度,文学、美术与建筑等多个方面,个案剖析与分类研究等多个层次,对中国传统园林进行了全面且深入的研究,为学界提供了新的材料、新的方法与视角,也带来了诸多新的成果与发现。
会议闭幕式由中国美术学院孙梓钧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王毅教授作闭幕致辞。王毅教授代表与会学者向赵厚均教授表示衷心的感谢。他指出,园林作为一个综合性的艺术体,是中国文人艺术的集大成表现,和文学、美术、建筑乃至音乐、绘画等多种艺术形态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宝库,具有不断深入研究的价值。王教授高度肯定了与会学者在园林文化研究中所取得的系列突出成果,勉励青年学子发奋求索、不断进取,希望未来园林研究能够更多地打破学科壁垒,有重大的突破和坚实的进展,为中国传统园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作贡献。最后,赵厚均教授对各位学者的殷切指导与鼎力相助表示感谢,并向拨冗致辞与主持会议的各位嘉宾致以崇高的敬意,并对未来的园林研究进行展望,期待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与融合继续深入。线下研讨会也通过腾讯会议进行了全场直播,有两百多位师生在线参与。
21日,赵厚均教授又带领与会专家学者前往上海古猗园、秋霞圃等地进行实地考察,“嘉定是上海的历史文化名城,与这次研讨会的主题非常契合,我们在这里,可以全方位感受江南园林的诗词印象、建筑艺术、美学情怀。”与会学者对江南园林的花石小路、堆石叠山、水系设计等进行了细致的观察与记录。在古猗园鸢飞鱼跃景点,文保科科长孙佳为大家介绍框景的艺术;在小云兜,亓明曼结合她的论文详细介绍了古猗园的铺地艺术;在秋霞圃,王毅研究员对三曲桥、碧光亭、从桂轩以及舟而不游轩等的构景、取景、水石搭配、铺路等进行了详细讲解,让大家对园林的景观呈现和文化意蕴有了更为真切的认识。西北大学文学院邵颖涛副教授还写下“见其园林构思精致巧妙,曲径通幽,绿竹猗猗,啸咏自得,心生欢悦,有栖老意”之句,对园林文化与江南美学有了更为深切的感知。至此,“文学·美术·建筑——园林研究的多维视角”学术研讨会圆满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