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班——古文字学方向强基班
2020年9月21日,我们的班级正式组建完毕,同学们从不同地区、不同院系赶来,在明丽的初秋相遇。如今,一载秋冬春夏,嫩芽已开成花。回首过去的这一年,我们共度了许多难忘的时光,经历了许多难忘的瞬间,也聆听了许多让人意犹未尽的课。曾经的青涩、陌生甚至有点胆怯仿佛仍在眼前,转眼间却已成了大二的学姐、学长,怎能不生出强烈的感慨和回忆。又是一个秋天,我们在记忆中回到梦开始的起点,任思绪重新走过强基这一年,重温那些热烈而又难忘的瞬间,回忆开始的开始,我们的想法、我们的初心。我们变化甚多,但我们依然留有着曾经的模样。
专业学习
一年来,我们修读了五门专业课程,曾经觉得高深莫测的专业知识,如今已被揭开了神秘的面纱。对于学习的方向、方法,我们也有了自己的理解和感悟。五门专业课,记录着我们学习的点滴进步,“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我们,就在一点点聚沙成塔的过程中进步了。
1. 出土文献概论
出土文献概论是专业的基础课程,旨在全面地介绍专业的研究对象、发展史、现存文献材料以及研究方法。
在许可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临摹了何尊铭文,并根据完成情况和美观程度进行互评的学习任务,对专业学习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同学们的课堂笔记
师生交流讨论
2. 汉字学
汉字学这门课,所用教材是裘锡圭先生的《文字学概要》,对于初学者来说难免有些晦涩难懂。但在许可老师生动的讲解以及课下反复阅读后,我们对汉字的理解也有了阶段性进步。可见,有时候课程难度的提升对我们也是大大有利的。
同学课堂笔记
同学们进行课堂展示汇报
3. 中国文化专题
中国文化专题是中文系常年开设的基础课程,也是我们的专业必修课程,能够加深我们对中国古代社会状况、生活习俗等的了解,从而更好地研究古代典籍和文字。
在吕志峰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分组自选角度进行了展示汇报。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我们对神秘又遥远的古代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和了解。
4. 《论语》精读
《论语》精读是对传统经典文献《论语》的精读。在课程开始,查正贤老师详细解读了《论语》的创作背景、后世衍变和影响,随后带领我们逐章细读了《论语》。在每一次的课堂上,查老师都会进行提问与引导,在鞭策每一个同学更加认真仔细地阅读《论语》的同时,也帮助我们认识到更多不一样的想法,有效开拓了思路。
不仅如此,查老师还时常引导我们在具体的历史背景和思想背景下理解《论语》,最大限度地打通了我们与经典著作的距离,深入体会孔子的政治主张、道德观念和教育理念。修读《论语》精读,我们仿佛能够透过历史的迷雾,看见那位思想深邃而富有人格魅力的儒家师者。
同学们对课后问题的讨论
5. 走进商周古文字虚拟仿真实验
同学们利用数据库设计印章
走进商周古文字虚拟仿真实验是中文系创新性地将古文字与新技术结合,探索“互联网+古文字”的教学模式的有益尝试。虚拟仿真实验平台运用数字技术还原了商周时期占卜、制造青铜器的场景,使同学们身临其境,对甲骨及青铜器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除了五门专业课程,中文系的老师们还精心为我们安排了许多其他的学习内容,鼓励我们自行探索学习。
中国文字智能检索网络数据库
中国文字智能检索网络数据库是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利用图像识别工具与数据库结合创建的智能平台,支持甲骨文、金文、楚简、玺印等十二种字体的字形检索、考释信息检索,同时支持甲骨文、金文等的图像识别,是学校的最新研究成果。在老师们的指导下,我们逐渐熟悉了数据库的使用方法。数据库的应用大幅提高了我们的学习效率,极大地便利了我们查找资料、认识字形的学习。
经过摸索和实践,我们已经逐渐熟悉数据库的操作,仍不免惊叹数据库应用的便利和内容的浩瀚。数据库是我们除书籍外自由探索古文字的重要空间,任我们在各种字形、各家考释之间徜徉,既可用以自学,也可用于解惑。每当看到整齐清晰的考释、丰富有序的搜索结果,都会由衷感谢师长们的付出。
导师制
郭瑞老师的前导活动
班上十五人分成三组,分别由三位老师担任导师,定期组织读书会、导师课程等学习活动。在课堂上,老师会讲解古文字字形、古文字专业理论书籍以及其他专业知识,补充专业课程尚未讲授的内容,拓展我们的视野,引导我们始终保持旺盛的求知欲。老师们把自己多年来的所学毫无保留地耐心传授给我们,使我们有了很大的收获和提升。
同学的前导活动笔记
熊梓希:我们组的导师是刘志基老师,我们主要的任务是释读古文字,以及做一些考释提要,教材是《商周古文字读本(增补本)》。每个人都要进行讲解,一人一篇,轮着来,而老师就针对我们讲的做进一步补充,提出新的问题,再进行解答。在学习过程中,除了教材,还用到了数据库,强基班每个人的电脑都装有古文字数据库,针对不同的文字和文献有不同的数据库,使用起来非常方便,动动手指,不用为找一字翻遍全书了。对于文献的解读,历代都有不同的解释,我们需要找到解释力最强的释读,与历朝历代的人产生思想上的碰撞,很有意思。顺带一提,刘志基老师上课时写的毛笔字非常美丽,用美丽来形容是因为这是我认为最恰当的词。
古文字工作坊
工作坊开展之初,我们都还只是初来乍到的新生。一年过去,我们仍然记得那次几位老师互相谦让发言的场景,记得刘志基老师娴熟而投入地操作数据库,很快用甲骨文写成了“欢庆中秋”的精美贺卡,使我们既敬畏又兴奋。
“党史上的语言文字工作之重要人物论述摘编”项目研究
第二学期,我们全班同学在专业课教师指导下,开展了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年度课题“党史上的语言文字工作之重要人物论述摘编”项目研究。通过收集整理毛泽东、陈独秀、李大钊等十多位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著名人物有关语言文字的重要论述,以全面展现百年来党史上的语言文字工作面貌,突出表现重要人物的语言文字思想。截至2021年9月,已完成摘录和校对工作,形成数据库信息近900条,总字数逾20万字。
数据库操作页面
郑添奕:我们用了一个多学期的时间进行项目研究和数据库制作,在老师的规划支持、指导监督下,大家分工明确又密切配合,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我在查找几十年前的资料时,看着屏幕上那密密麻麻的汉字,有时会觉得辛苦,会觉得疲惫,但是想到作者在那个年代从语言文字入手为民族复兴不断探索的时候,我就感到兴奋、骄傲和感激。最后看到大家汇整出来的丰硕成果,心里便只剩下了成就感和自豪感。
同学们的学习感想
吴思燕:从大一第一学期开始,我们就接触了古文字方向的专业课和大类必修课。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听课笔记与课后复习的方法也有所不同,在这一摸索过程中我逐渐找到了自己习惯的模式。既有听课时在课本上的速记,也有课后复习时进行笔记的梳理与电子化,方便之后随时查阅。逐渐摸索适合自己的学习节奏的过程让我觉得很有乐趣
熊梓希:班上十五人,每个人都有自己鲜明的特色,不像大学里其他班级,几十人一个班,没有什么往来。班级团建很多,小组活动也有很多,彼此结下了很深的羁绊。特别是有很认真、很聪明的人存在,给予了学习的动力,也是挑战。学习氛围浓厚,一年学习中收获良多。一进学校就开始学习专业知识,一开始确实有点吃不消,往后靠的就是毅力了。学习古文字并不是靠上课听讲就可以,还需要课后的持之以恒的积累,才能到达一定高度。一年强基只是一个开头,以后怎么样还需要努力。如果你喜爱古文字并且有决心的话,就来吧。
多彩色de生活
学生组织
大夏书院学生会
巩成林:因为热爱体育,也想在多体验体验学生组织的工作,我同时参加了中文系学生会文体部和大夏书院健康中心。不过事实证明当时二者择其一会更加明智。因为属性相似,两边的许多工作都在同一时间展开,搞得我东奔西跑的,于是不得不战略性放弃部分工作。我把主要精力放在书院入场式的排练上,也算是为了补偿系里,代表中文系参加了几个项目,遗憾的是因为身体原因没能拿到很好的名次。至少在这件事上我知道了不能贪大求全,所以大二我选择了留在书院,充当中文系的卧底(不是)。
校团委信宣部
吴思燕:我参加了校团委网络工作中心,担任文案组的组长,负责公众号“ECNU青年”中新生指南系列部分推文的撰写。这不仅让我对学校事务有了更深的了解和理解,也提高了我的合作沟通的表达能力。
中文系学生会
宋楚莹:大一一学年我担任了中文系学生会发展中心志愿者,现作为负责人留任发展中心,大一期间我在发展中心部门做了一些活动推送的策划和排版工作。中文系学生会发展中心负责加强与规范中文系学生社团管理,支持学生社团发展,指导学生社团组织高质量活动,并协助辅导员生涯工作室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室开展工作,这些工作锻炼了我的时间安排能力、和老师同学沟通的能力以及活动策划的能力。
文体活动
社团
陈贝宁:我在这一年里在课内学习之余还参加了社团丽娃译社。加入的时候是因为本身喜欢英语和翻译,在平时的上课学习中老师也提到学习古文字英语也是必要技能,更觉得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我自告奋勇报名担任了社团秘书长,主要负责财务和报销工作。我慢慢地也从冒冒失失变得能熟练报销和管账了。今年我当选了社长,也会继续平衡好学习和社团工作,一直努力的。
话剧组
巩成林、郑添奕
《冯契》这部大师剧是哲学系和大夏书院联合推出的,我们两个中文系的过去参加似乎有背叛之嫌。但实际上,主要是因为哲学系人忒少了,不得不“请”咱俩去帮帮忙,帮着帮着就成了剧中不可或缺的乙和丙。
也是因为人少,我们不得不分饰多角,甚至一会儿是青年学生,一会是旧社会反面军警。如此“反复横跳”,难怪观众觉得有点跳戏。
社会实践
2021年5月宋楚莹报名了大夏书院的“影子秘书长”卓越公益人才培养计划,7月在上海多阅公益文化发展中心实习,主要负责大凉山喜德县向荣中学彝语汉语故事会项目的策划以及大学生经典阅读和文化认知的调研。为期一个月的实习让她能够将专业知识运用到实际的工作中,也从多阅的创始人这里收获了使命驱动、知行合一、长期主义的意义。
陈贝宁:我在寒假参加了法治先声社会实践活动,很荣幸这次活动获得了一等奖,这次活动主要是社区普法,在普法的过程中自己也掌握了很多法律知识,并收获了为他人服务的成就感。
今年三月,上海市奉贤区博物馆开展“迎建党百年,寻画中波澜”主题活动,以画展的形式,展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吴思燕作为志愿者讲解员,用讲解服务弘扬红色文化,不仅锻炼了表达能力,也了解了很多绘画小知识。
班级团建
行走上海
2020年的晚秋时节,在班主任许可老师的带领下,在辅导员董镕老师的组织下,全班同学前往上海博物馆参观了馆藏青铜器。在参观过程中,许老师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讲解。讲解与实物相结合的方式加深了同学们的印象,时至今日,我们仿佛仍然能听到那天博物馆里许老师轻柔、清楚、专业的声音。
中文1班全体在上海博物馆合影留念
崇明东滩湿地
此后不久,同学们还在书院的组织下前往了崇明东滩湿地公园进行实地考察,在河口海岸学的老师的耐心讲解下,对上海的生态环境又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
健康大夏
书院运动会
相较于竞技对抗性强的校运动会,趣味感十足的书院运动会则为班级同学们创造了一个轻松的运动氛围,书院运动会以班级为单位,由老师带领大家完成了一个个考验默契的游戏,同学们在游戏中不仅收获运动的快乐,更促进了彼此的友谊。
段卓坤:去年学校运动会的时候书院为我们组织了书院运动会,大家穿了特制的背心,背心上还贴的有写名字的卡片,为了突出班级特色,我们班还有很多同学用古文字写了自己的名字。我们一个班组成了一个小队进行比赛,我们一起进行了旱龙舟、人桥、以球击鼓、跳大绳等挑战,在参与比赛的过程中,大家慢慢磨合,彼此间的配合越来越默契,还主动帮受伤的同学分担任务。在所有的比赛结束之后我们还看到了绚烂的晚霞,并且进行了有创意的接龙拍照。通过书院运动会,大大增加了我们班的归属感,让我觉得我们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
校园冬至马拉松
作为大夏书院的传统项目,冬至跑都是同学自发组队参赛,于是经历了一个学期磨合的强基班同学们一拍即合,大家马上组成一队,积极参赛。同学们从大夏书院出发,沿着大夏路,光华路,依次到图书馆,数学楼,大学林,文史哲群楼,夏雨厅进行打卡任务。
齐子萱:在学校的第一个冬天到来之际,我们参加了书院举办的“冬至跑”活动,其中的项目比如你说我猜、数独、“巴辛博列”舞,各有趣味,为冬日增添了欢笑和暖意(当然,其中一部分暖意来自于赠送的藏蓝色ECNU卫衣)。现在回想,我印象最深刻的居然是我本以为很滑稽无聊的“巴辛博列”舞,大家一起蹦蹦跳跳,距离就在无知无觉间被这次活动拉近了。
什么是快乐星球?
主题班会
为了在繁忙的课业之余放松身心,我们的辅导员助理陆诗依学姐借当时突然流行起来的“什么是快乐星球”为主题,组织并策划了一场中文1、2班大团建。
不长不短的两个小时里,笑声不绝,玩乐不断,吃喝不愁。两班其乐融融,不分你我。虽然以娱乐为主,还是不能忘记自己的专业,因此在诸多游戏中都体现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比如诗词版你比划我猜,着实考验了台上同学的肢体语言,台下同学的文学素养和连蒙带猜的领悟力。
大二开学不久,我们进行了专业考核,关于古文字字形识读和数据库的应用。从一开始的紧张焦虑,到最后松了一口气,继续投入到新一轮的学习中。不管经历了多少沟沟坎坎,大家都还是有惊无险地通过了。其中,陈戥同学更是出类拔萃,以他的感想作为“强基这一年”的结尾再合适不过了。
经过一个学年的学习,我逐渐形成了一个看法:对汉字和文献的感性认识十分有利于学习古文字学,在入门阶段更是如此。汉字这种书写系统传了几千年一直到现在,其中的文化积淀是很深厚的。我们现在再要去学习,应该会感到它和我们后来熟悉的文字、文化之间有基本清晰的传承脉络和内在联系,而不完全是隔膜的。这对于我们的学习是一种隐性的、同时又非常重要的资源。
但是文字演变的过程还是很复杂的,文献(无论是出土文献还是传世文献)对刚接触它们的学习者也不总是友好。怎样在对文字与文献有大致正确认识的基础上获得感性认识,利用好可以利用的资源,对我们其实是一个挑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授课老师和导师都给予了我们很大帮助。针对本科学生的古文字强基班毕竟是破天荒的,具体该怎么做,老师和同学们都在不断探索、调整。现在新一届的同学来了,我们希望能把自己的一点经验分享给他们,也希望两届同学能一起学习,共同进步。
陈戥
彩蛋放送!
全体同学自行设计了古文字签名
20级古文字学强基班全体成员:柴徐顺烨、陈贝宁、陈戥、陈亦鋆、段卓坤、巩成林、李梦阳、李钰暄、马修齐、齐子萱、宋楚莹、王梓茜、吴思燕、熊梓希、郑添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