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毛锥之君成太极之功,摹经典字迹汲精神滋养。”疫情期间,中文系的师生们以书法、朗诵、文字、音乐等不同载体,同心同力,既发挥专业特长助力抗“疫”宣传,鼓舞人心,亦点面结合,专业性地做好抗“疫”工作。
风月同天——致敬逆行者
“滞留家中,小区封闭管理,无法返校,又时刻关注着武汉的新闻,心中不免有些慌乱。”突如其来的疫情好像给人们的生活按下了暂停键,最初,“慌乱”是许多人内心感受的真实写照。
为更好地联系学生,同时也为安抚学生焦躁的情绪,中文系的刘志基老师提议“书法抗疫”。每晚一字,他在云端指导学生的练习书法,利用这“闲暇”磨砺心性。近日,师生集王羲之《圣教序》之字,创作了“春来疫去”“春复大地”“万花来复”“仁爱”等书法作品,在分享这些作品时,刘老师说:“共祈春回,大地静好。”学生也表示:“习字之中,渐渐体悟到,读帖的能力犹如一种辨别力,能在古人字帖之中看出笔势的运转、结构的布局,方寸之间要练就一种锐利的透察;而这种能力面对每日海量的信息,同样有效,如何能够识别朋友圈中那些虚假的抗疫新闻与抗疫方法,亦是这种辨别力。跟随刘师习书法,不仅是练字、更是炼心,一种与世界交流与相处的方式。”
与此同时,刘老师所在的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也同样发挥专业优势,在短短两天时间内,组织20余名居住在不同省市的主创师生志愿者,利用家里有限的设备条件,深情朗诵并通过“云录制”方式完成诗人叶玉琳的新作《致敬》。志愿者们利用话语和语言的力量,用艺术的力量鼓舞士气,支援前线;用真诚的声音向疫情一线的医护工作者表达崇高的致敬。
同书法、朗诵一样,音乐也是传递情感,滋养精神的艺术形式。中文系徐燕婷老师为歌曲《风月同天》作词,用文艺的方式为疫情防控加油助力,“声”援疫区,向抗疫一线的所有人致敬。“每天早上一起来看到疫情数字节节攀升,想到那么多家庭会遭受痛苦,心里非常难受”,徐老师分享自己创作《风月同天》歌词时说,“又看到全国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抗疫局面,又非常感动。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不计生死,勇敢逆行;更有许多普普通通的劳动者在做着默默无闻的贡献。于是就想创作一首抗疫歌曲向所有的逆行者致敬,同时也表达抗疫必胜的信心,终会迎来‘芳信在眼前’。”
师生助力——搭建文字桥梁
《隔空论诗篇,云课堂下同学们的“网课心得”》《学而时习之——中文系在线课程优秀案例锦集》《盼舟楫相渡,栖一枝而居——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致用人单位和校友的一封信》《Ta们,疫情中最可爱的中文人》《“云”上团课:且燃微光照苍穹》……疫情期间,中文系微信公众号“华东师大中文系”和“ECNU中文之窗”组织策划多期防疫宣传文章。
中文人充分发挥出扎实的文字编排功力,不仅介绍学校各项相关政策和防疫小知识,采访在家乡助力社区的学生志愿者并推送抗疫小记,还推出多期在线课程优秀案例集锦,线上招生宣传等正能量作品。为进一步解决疫情期间就业难的情况,“华东师大中文系”还推出了一封“致用人单位的信”,收到了广大校友们的反馈,为就业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助力。
为做好云端课堂工作,中文系的导师和行政团队互相配合,做了大量工作。教学秘书缪晶晶、杨芳、宫亦楠、叶杨莉等同志逐一了解、试用诸多在线教学软件,写成详细的使用教程发给全系教师,并及时解答老师们在线上课程中遇到的问题。
而专业导师们也充分发挥了在学生管理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分别与各自指导的学生微信互动,不仅有疫情防护的提醒,也着重对学生情绪进行安抚和疏导,鼓励学生利用寒假多读书多积累。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读书,导师们一方面分享了许多电子图书的资源,另一方面定期开展线上读书会,带领学生共同读书。通过导师们的积极协助,学生们安心宅家读书。
留在家乡的学生们同样发挥出自己的专业能力,助力各地的防疫宣传工作。“荆棘从中不是只有荆棘,透过荆棘的缝隙,总是会有美好和阳光等你去发现。”中文系本科生孙毓羚在疫情期间创作网文作品《你,还活着吗?》,记录了自己和身边人在战疫期间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感悟。许多无法返校的学生们,同样用笔尖写下一篇篇感人的故事,用话语和文字温暖每个人的心。
有条不紊——扎根本职工作
“@某某某,你今天情况怎么样呀?记得上报一下哦”,“某某某,你不在国内?我看到你提交的问卷显示是国外的IP?”,为做好全系学生信息汇总工作,中文系辅导员们每天“+2-1+1”的计算着数据的变化,化身为细致的“程序员”。自1月20日起,中文系辅导员团队对湖北籍学生进行排查;1月26日起,全面摸排每位同学的情况,包括身体健康状况、居住地的变化,形成了每日“健康”打卡制度。“某某某,无,今日无流动”成了每天12点后班级群里的一大话题。
辅导员团队在和同学们“斗智斗勇”的同时,行政办公室团队也同样在做着数据工作。自1月21日起,行政办公室开始全面排查全系教职工寒假离沪、返校、返沪等相关信息,重点关注近期到过疫情重点防控地区,或与该地区人员有过接触的人员,动态掌握其健康状况、返沪时间、隔离安排、在沪居住情况等信息,每日统计各项疫情防控的信息并按时报送学校,每天在教职工微信群里发离沪统计及返校信息统计,老师们称“姗姗(办公室主任)从不来迟”。
疫情期间,学生们也在迅速成长。12名留校党员成立抗疫突击队,带头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并督促周围同学严格遵守学校的防疫要求;协助开展疫情防控的宣传工作,关注留校学生的身心健康,处理留校学生的突发状况,为居家同学提供图书、衣物的寄送服务,并关爱校园流浪猫和流浪狗。
15名同学在教务老师的组织下成立了助教团队,协助整理汇总课程资料,并将资料发送到每一位因故不能进行线上听课的同学手中;协助教师在各线上平台上传教案、课件,“老师,您好,这次线上课程,我会及时把各类的通知转给任课教师,我会提前核对学生人数及发布课程通知。”“老师,您的课件上传了吗?我可以代为上传”,“您可以……操作”,使老师们尽快熟悉线上平台的操作。
“我深刻体会到在现代社会如果要应对风险和挑战,就需要我们团结起来,组织起来。也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制度的优越性所在,集中力量办大事。”2016级本科生党员谷乾鹏同学主动参与濮阳市华龙区永乐社区的防疫工作,负责内部人员进出的登记,以及阻拦外部人员进入的工作,“请您先登记一下”“请您戴好口罩”这些成了谷同学的口头禅,“参与这次防疫工作,我也感到自己的价值得到了实现。疫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也证明了我们国家现代化治理能力的提升,相信在今后的风险中,我们国家一定能克服一次次的危机。”
2017级硕士生党员肖迪在返程高峰和本市企业复工之际主动报名参加了社区的一线抗击疫情志愿者工作,负责外地返沪人员的登记,做好体温测量工作,协助保安登记非本小区业主身份信息,对非本小区车辆予以劝离。严寒风雨阻挡不了一颗服务群众的热心,她说:“虽然只是一件件小事,但对于保障人民的生命健康有着重大意义。正因为有严密的防疫工作安排,社区居民才能住得安心、吃得放心、感到暖心。”
2018级硕士生党员肖泽惠倡议取消亲戚聚会,本着“服务别人能提升自己的幸福感”主动报名村委会防疫工作志愿者活动,克服冬日的严寒,每天早上七点在防疫卡点等候,设置路障,对进出人员进行登记并且测量体温。通过此次志愿者活动,“希望我以后也能从事服务他人、对社会有帮助的工作。”
“面对疫情,我们不能独善其身,只有大家团结一致,万众一心,才能战胜疫情。”2018级硕士生党员查惠娣和志愿者们一起对于出村进村的人员予以严格的管控,同时为本村村民统一发放“出入证”,登记出入时间,测量体温。积极向各位村民积极宣传抗疫防疫方法,为年龄较大的老人免费发放防疫口罩,提醒各位村民下载“皖事通”APP并及时上传身体健康状况等。
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他们在抗击疫情的危急时刻,迎难而上,志愿奉献,用实际行动和专业素养诠释了新时代青年党员的新担当,新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