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24日,匈牙利科学院研究员Péter Hajdu应邀于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二教327室作题为“乌托邦、反乌托邦、敌托邦和科幻小说”的讲座。本次讲座由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文艺理论研究》主办,由王嘉军副编审主持并评议。
Péter Hajdu教授系匈牙利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等多所大学的客座教授,同时也是国际比较文学权威期刊Neohelicon(《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评论》)的总编辑。Peter Hajdu教授在匈牙利、捷克、波兰、中国的各大学讲学,研究涉及比较文学、文学理论和古典文献学等多个领域,出版了6本书和100余篇论文。
Hajdu教授以莫尔写于1516年的拉丁语小说《乌托邦》为始,从词源学角度解释了“乌托邦”一词的含义,并将该词与“乌托邦式的”作比较。他以现存的乌托邦式社群为例,展示了当代社会对这一理念的实践,继而还对 “乌托邦”提出了不同面向的拷问和理解。
同样对于“反乌托邦“、“敌托邦”的概念,Hajdu教授延续了之前的分析思路,通过相应的作品介绍和具体文本的举例说明,对比这三个概念的不同之处,指出“乌托邦”指的是一个不存在的完美地方,“反乌托邦”是一个文字游戏,是针对“乌托邦”提出的讽刺说法,“敌乌托邦”则是与“乌托邦”反之的糟糕境地。
在讲座的最后一部分,Hajdu教授对“科幻小说”的概念进行了解释,以China Miéville的小说为例,从而区别科幻作品与幻想作品的不同,同时指出了上世纪60年代科幻小说的“敌托邦式”转向。之后,他还介绍了一些科幻题材的电影、影视作品以及科幻小说中的其他分支,诸如赛博朋克、气候科幻小说等。
Hajdu教授通过以上细致的脉络梳理,试图考察幻想世界如何变成一种社会批判工具。同时,思考在当代,不含敌托邦特点的乌托邦可否被构想的问题。在最后的提问环节,Hajdu教授就同学和老师提出的问题做了积极的回应,现场互动在一种严谨又活泼的氛围中圆满结束,同学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