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24日,以“距离相似性和语序动因”为主题的学术讲座在华东师范大学人文楼5303会议室进行。主讲人是南昌大学中文系教授、语言类型学研究所所长陆丙甫先生,主持人是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主任郑伟教授。
本次讲座是“人类认知的距离象似性原则和语序动因”学术系列讲座的第三场,陆教授以轨层结构理论为起点,探讨了跨语言的语序共性。
报告伊始,陆丙甫教授指出,科学理论要从最简起点去逐步推导,在语法分析中,有两个作为初始起点的一致性:第一个是人类信息处理能力与语言结构的一致性,强调人类受短时记忆限制,解码时的“同步组块”数量限制在七块以内,这一数量限制已经语法化为人类语法机制的一部分。第二个是交际功能跟编码形式的一致性,交际功能包括表达的命题内容、语用功能等,其中最重要的是象似性。
陆丙甫教授简单回顾了前两场讲座中介绍的两条象似性原则,分别是空间性、语义性的“语义距离象似性”和时间性、语用性的“可别度领先象似性”。在此基础上,陆教授以类型学的方法,探讨了这两条象似性原则在人类语言中的应用与互动。另外,通过比较跨语言的基本语序,可以发现在不同语言中,两条原则的影响程度也不同。比如英语语义距离象似性更为优先,而汉语及大多数语言都更遵守语用性的可别度领先象似性。
陆教授强调,语言作为人类思维能力和认知的产物,对人类思维和认知的发展也有反作用,其运用必然服从人类认知的最基本规则,因此语法研究不可忽视人类认知的重要因素。
最后,陆丙甫教授针对在座师生的提问,分享了自己长年治学和研究的心得,认为科学研究要从基本原点出发,不可忽视平凡现象,推导方法上要遵循演绎推理的模式。本次学术系列讲座顺利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