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清华大学黄德宽教授来我系作学术讲座
发布时间:2018-04-30        浏览次数:160

 

2018420日上午,清华大学黄德宽教授在华东师范大学人文楼5303学术报告厅作了一场题为《新出楚简材料与古文字疑难字的考释》的学术讲座。讲座由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白于蓝教授主持,来自校内外各院系的五十余名师生在场聆听了讲座。

黄德宽教授讲座首先通过梳理近年来发现的战国楚简,谈论了新出楚简文字的价值和意义。黄教授指出,新出楚简文字真实地展现了战国楚系文字使用的实际面貌,为汉字发展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原始材料,为重新确定传抄古文的性质和价值提供了直接的参照,其保存的一些古老字形和新见字形,为汉字构形分析和发展研究提供了珍贵线索和样本。接着黄教授具体讲述了四个利用新出楚简考释古文字疑难字的例子。第一个是“ ”字,甲骨文“中 ”为时间词,指夜半,安大简《鄘风·墙有茨》“中冓”作“中 ”,与甲骨文可相印证。第二个是“袭”字,甲骨文该字与《说文》“衣”部“重衣”之“褺”最有可能,楚简用作“因袭”之“袭”。第三个是“梏”字,甲骨文中从口从㚔,或释“执”,或存疑。新出楚简证实是“桎梏”之“梏”的本字。第四个是“失”字,甲骨文疑表示“逃亡”义,但无法确释。新出楚简与传世文献对读,该字相当于典籍中的“失”字,“失(佚)”表示从枷锁逃脱,从止从㚔。这部分黄教授还讲述了两个考释的最新成果,即释楚文字“倾”和释甲骨文“叕(茁)”,相关论著即将发表。最后黄教授对新出楚简在古文字疑难字考释中的重要性和规律等作了总结。黄教授指出,新出楚简为古文字考释提供了可靠的文本参照,一些疑难问题因此迎刃而解;新出楚简文本异文资料丰富,有利于重新认识一些字的字际关系;对新出楚简字形来源的复杂性(古形、国别、地域等)应予充分注意;新出楚简字用分析(通假、习惯等)是考释形体不可或缺的工作。

讲座之后,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李守奎教授对讲座内容作了精彩的点评。黄德宽教授还与现场师生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互动。

 

 

黄德宽教授现任清华大学特聘教授、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常务副主任(主持工作)、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语言文学学部委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评审委员会委员(语言学科召集人)、教育部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文字学会会长。曾任安徽大学资深教授,校长与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