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27日上午8点,由华东师范大学社科处主办、中文系协办的知名学者讲座在闵行校区中文系特藏室4330成功举行。
此次讲座主讲人是首都师范大学资深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讲授左东岭先生。左东岭教授长期从事中国文学思想史、中国诗学思想史的研究,尤其是在明代文学思想与心学的关系研究、明代诗歌史研究方面取得较高成就,在国内外学界产生很大影响。讲座由古代文学教研室彭国忠教授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张剑研究员,及中文系李舜华教授、查正贤副教授出席了本次活动。
讲座主题是“问题意识与学术研究”。左教授根据自己的学术研究经验和在评审相关论文、项目过程中发现的某些问题而展开,他首先强调要提出“学术问题”,认为问题意识直接关系研究成果的水平和质量。左教授介绍了三种提出“学术问题”的常规方式,即运用“新材料”“新方法”和“新角度”去发现新问题,并结合自身研究,以宋濂诗歌、文学思想史及电子文献使用等为例,对每种方式进行了详细阐述。
接着左教授又讲述了提出问题所应有的学术态度与前提。学术研究者要“有挑战学术权威的勇气”,学术之前提是“全面查阅文献与细读文本”。左东岭教授进一步强调“在常见文献与经典作品研究中发现新问题,是考量学者学术能力的试金石”,并就自己的《文心雕龙》研究经验对此进行细致分析(具体可参见左东岭教授发表于2014年《文学遗产》的第1期)。左东岭教授鼓励后生晚辈依旧当以读书致学思考为要。
左东岭教授还讲到学术问题的价值评估。他认为论题价值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学术问题的类型和研究对象的选择。前者依“专题型”“驳论型”和“综述型”三类顺序而呈现出自高至低的学术价值;后者以经典作家作品最为重要,二三流作家研究,地域文学研究,则可与文学流派、主流文坛结合起来进行,从而提升其研究价值。
此外,结合自身在文学思想史和诗歌史等学术史领域的研究经验,左东岭教授还提醒大家在培养学术问题意识的同时,需对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自我评估,从而避免学术研究的盲目性;学生当重视学术史研究的训练,避免把文献综述写成“录鬼簿”式现象。成功的学术史当以深厚学养、丰富前沿研究经验为基石。
最后,左教授还与在场师生进行互动交流。研究生同学们认为左东岭教授的说法甚有启发意义,大家可以根据个人能力进行选题。还有老师认为左东岭教授的讲座是以“金针度人”,是“授人以渔”;此次讲座可说是对学术研究者的基本精神追求和学术方法的高度凝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