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20171130知名学者系列讲座:张法教授谈“汉语特质与中国美学形态”
发布时间:2017-12-03        浏览次数:11

 

 

    20171130日下午3点,浙江师范大学张法教授在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4330会议室为中文系教师、访问学者和学生做了题为汉语特质与中国美学形态的讲座。中文系王峰教授主持讲座。

    张法教授认为,汉语与印欧语的不同,相当程度决定中国古代美学的形态。印度是性本空,现象是幻。看现在是“是”,但并不是。中国思维从天地之观的整体性开始具体万物的认知,在融合中,从整体定个体,最初没有,对宇宙整体是生生不已的的体悟。道是有无的统一,是虚实相生的结构,整体之道如此,具体之道也如此。,汉语与西语互动而来的现代汉语,相当程度上决定了中国现代美学形态。

    汉语特质1、对事物本质认识和表达语式,无本质;2、对事物本有认识和表达语式:属性不分本质非本质; 认识汉语特质及其当代演进,是预看中国美学演进的一个角度。中国古代美学是不以美的本质定义来建立一种理论形态的,它是建立在把事物的审美属性放在事物处处的分类中进行言说的。

    美是一个相似的家族。关于美的艺术世界,第一,没有固定的本质,第二,没有固定的外延。从这样的一个背景上看,实践美学是一个新的本体论结构,美不再是一个本体,而变成了一个话题。从学科上分,可以分为中国古典美学和中国现代美学(比如实践美学),以及当代美学,可以视为一种多元的美学实践。

    朱立元教授评议认为,从中印语言思维区分开始,并且结合到中国美学思考特点,并延及当代美学研究的方法,这很有启发。结合实践美学的发展,从本质论转向非本质论是一个共同的方向。现代美学对语言的关注是一致的。

    学生提问,关于中国传统美学在世界美学中的地位,哲学与语言的关系,以及古典之“乐”应该如何理解等问题。张法教授回答严谨,逻辑性强,学生收获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