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陈实在华东政法大学人文学院的演讲:伪满洲国童话写作与“未来国民”的塑造
发布时间:2016-03-16        浏览次数:134

201638日,应华东政法大学人文学院吴敏教授的邀请,我校中文系博士生陈实作为该校“亚洲共同体”课程的首讲嘉宾,进行了一场题为“伪满洲国童话写作与‘未来国民’的塑造”(Fairy Tales and the Creation of the "Future Nation" of Manchukuo)的演讲,从伪满洲国的简史,到协和会,再到童话写作与第二代国民,以童话与殖民者关系为中心,为华东政法大学文学院的同学们展开了尘封在故纸堆里的秘密画卷。 

陈实,男,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加拿大圭尔夫大学访问学者。曾就职于《IT时代周刊》,历任记者、编辑、上海新闻中心主任、编委,在各类报刊杂志发表文章数百万字,20042006年,他创造了该杂志实习生到编委的速度传奇。著管理类书籍《笑梁山》,2008年由中国财经出版社出版,并在此后获得上海交通大学传播学硕士学位。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伪满洲国文学。

在这次演讲中,陈实为大家介绍了伪满洲国的简史,让这个不太为人所熟知的殖民地显露轮廓。这个傀儡国家存续14年,这14年间,日本殖民者对当地的资源经济强取豪夺,在文化教育的政策上,也是用尽心思,希望从思想上控制这片区域的人民。对于儿童和青年一代,日本殖民者自然格外用心,他们希望通过各种形式培养所谓的“第二代国民”,让这些“未来国民”成为他们忠心的臣民,成为掠夺殖民地的帮凶,成为战争中的炮灰,成为和顺的良民。

 陈实认为,通过对伪满洲国童话写作的研究,可以考察童话出现的原因和它们流行的时机,探究童话如何作为宣传工具参与殖民及其复杂性,并通过对童话作家、文本、刊发媒体、时事等要素的梳理,揭示童话对“王道乐土”的虚构与解构,以此为中国现代文学史提供多样性的参考。

在讲述媒体刊登的童话之前,他首先介绍了伪满洲国协和会的情况,以及这个组织在儿童教育中的巨大影响力。随后,陈实以伪满洲国公开发行的杂志报纸中的童话为例,分析殖民者如何将“王道政治”、“民族协和”等殖民思想植入到童话之中,利用这种童话给青少年“洗脑”,并提出“植入式童话”的概念。同时,以教材中的童话为例,探究伪满洲国教育系统如何以童话作为“文化重建”的工具。他提出,“童话,是谎言的最好载体”。

最后,他详细介绍了伪满洲国的童话作家们呈现出的两种分流,即一些作者跟随着殖民者文化宣传的风向,自觉不自觉地成为与殖民者一起虚构“王道乐土”的“造梦人”;而另一些人,则游离于殖民者的“主流价值观”之外,他们或创作为读者而作的“文艺童话”、“知识童话”、“教育童话”等,以远离政治的形式进行文学创作,或创作包藏剑戟的“讽刺童话”、“现实童话”等,自觉不自觉地对抗和瓦解着统治者的童话理念。他分析了这两种分流之下,伪满洲国童话创作呈现出的多个向度,为大家讲述了伪满洲国存续的最后五年中,文学世界异样的风景。

演讲结束后,同学们就“什么是借童心文学”、“伪满洲国协和会都渗透到了哪里”、“日本人为什么如此重视儿童”等问题进行了踊跃的提问,陈实一一解答,并在有人问及“为什么工作多年又回去读博士”时,将 “想着想着就是你的”、“去掉Title,才是你自己”这两句自己的人生格言送给青年学生,与他们分享成长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