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美国“中国演唱文艺研究会”( Chinese Oral and Performing Literature,简称CHINOPERL)2015年年会在芝加哥举行。“中国演唱文艺研究会”成立于1969年,由赵元任教授(1892-1982)等知名学者创办,学会每年召开一次国际年会,并出版一期采用盲审制度的学术期刊(英文)。我系赵山林、李舜华教授应邀参加了今年的年会。
赵山林教授向年会提交了《试论梅兰芳、杨小楼的艺术精神》的论文,并在会上作了发言。论文依据梅兰芳(1894-1961)、杨小楼(1878-1938)两位大师的艺术实践经验以及艺术见解,探索他们艺术精神的相通之处,主要论述以下三点:(一)在涉及戏曲本质规定性的问题上,坚持“移步”而不“换形”。(二)在表演艺术境界上,追求“唱做一气呵成、由内到外”。(三)在表演整体性的把握上,注重角色与角色之间的“精神感染”。以上三点概括地讲,便是“形”、“气”、“神”,这是中国戏曲艺术精神的关键问题,而两位大师艺术精神凝聚的典范作品,便是千古绝唱《霸王别姬》。由此立论,梅兰芳、杨小楼,再加上略早的谭鑫培(1847-1917),三位大师共同作为中国戏曲表演体系的杰出代表,是当之无愧的,他们的艺术精神值得进一步深入探究。
李舜华教授向年会提交了《魏良辅的曲统辨与早期南北声腔的流变——从〈南词引正〉与〈曲律〉之异文说起》的论文。论文指出,明初乃至晚明人论南北曲的发生,一般以为曲乃词之变,宋词不谐里耳而后有北曲,北曲不谐里耳而后有南曲。这样一种南北曲发生学的叙述,与元人一脉相承,始终是以金元北曲——即北宋声腔的北传——为主线,来加以勾勒的。然而,魏良辅《南词引正》对曲史的勾勒却颇有些不同,该书以极为精赅的语言重新勾勒了早期南北曲兴变的轮廓,特地区分北传之中州调与冀州调,而以中州调为正;同时,添出南传一支古黄州调,以为昉自东坡;昆山腔则溯自元末顾坚、杨维桢辈,这一续统意识正是对元末明初一以中原雅音为正的反驳。简言之,魏氏对南北曲统的重构,有其特殊的理论内涵和精神内涵,而这一曲统论,正是魏良辅考音正乐,或者说,我们理解魏氏及其昆山腔的前提。
两位教授的见解引起了与会者的兴趣,针对有关问题,会上会下进行了讨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