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30日下午,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人文学术沙龙气氛热情,这里举行了一场以“抵抗与合作——亚洲殖民地文学研究”为题的跨学科国际学术沙龙,来自日本的学者、俄语系师生、国际关系学院的老师、中文系师生和来自越南、泰国的留学生一起参与讨论,分享学术果实。本次活动由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人文学术沙龙和中文系丽娃学术沙龙资助。
本次沙龙是刘晓丽教授组织的“满洲国”研究工作坊系列活动之一,2014年“满洲国”研究工作坊分别在美国的哈佛大学、韩国的济州岛大学、日本的首都大学东京及外国语大学,我校和中国海洋大学开展了多次学术活动,推进了“满洲国”学术研究。此次活动以“抵抗与合作——亚洲殖民地文学研究”为主题,中文系博士生谢朝坤主持,来自日本京都大学的魏舒林博士考察了40年代长谷川濬与Baikov的作品邂逅和翻译《伟大的王》这一过程,并探讨了翻译作品对长谷川本人的影响。俄语系的杜晓梅博士生则对Baikov作品中的生态观进行了解读;日本·首都大学东京的代珂博士梳理了广播剧在“满洲国”时期的产生,发展,形式变化的脉络,进而分析考证了当时在日本统治监管下的文化传媒的实际状态;黎黄英(越南)和徐海玲(泰国)分别介绍了越南的殖民地文学和泰国的领土损失与文学情况;国际关系学院的陆燕丽通过对《上海生活》杂志不同种类的信息和作品的梳理,考察民国时期丧失话语权的孤岛女性群像;李冉、邱晓丹等博士生,以及吴璇、徐隽文和庄培蓉等硕士生分别介绍了不同的东北作家,对他们的作品和相关史料作了分析和考证。同时,王亚民教授和刘晓丽教授对各个报告进行了精到的阐发和点评,在场的师生兴味颇浓,踊跃提问。
魏舒林:北满洲的邂逅——关于长谷川濬翻译Baikov作品《伟大的王》的考察
报告首先介绍了日本译者长谷川濬,白俄作家、动物家 Baikov以及《伟大的王》在日本的出版状况,兼及《伟大的王》在欧洲、“满洲国”和日本的评价状况。随后,考察了长谷川濬如何偶然成为《伟大的王》的读者并对之发生浓厚兴趣、到与作者Baikov相见、经过一系列的机缘与巧合最后成为作品第一译者的详细过程。在翻译时,长谷川濬发表了自己的心得,并提及自己翻译时遇到的困难。此次翻译,对译者产生了深远影响,长谷川濬开始创作以北满哥萨克为题材的作品和动物文学。魏博士提前将相关材料发给在场师生,报告史料殷实,逻辑清晰,令人印象深刻。
杜晓梅:巴依阔夫作品中的生态观解读
报告介绍了Baikov的生平,并从以满洲森林及其动物为代表的自然社会、以野蛮的开拓者和善良的老猎人为代表的人类社会、永恒的牝性三方面对Baikov的作品进行了详细解读,由此提炼出了Baikov的自然、人类社会、宇宙三位一体和神人、人神、神灵三位一体的生态观。杜博士的报告为在场师生提供了研究Baikov另一个饶富意味的面向。
代珂:从广播剧看“满洲国”的文化政策
报告主要考察广播剧和“满洲国”文化政策的关系。“满洲国”的广播剧于1938年登上舞台,1942年沦为单纯的宣传道具。其内容主要源于话剧团原创、文学作品改编和电影。其中,原创剧目多取材自生活,改编剧作则取材于名作。这些剧本在经过一套严密的审查制度审查后方可演出,因此当局文化政策对广播剧产生直接影响,而一味的“国策”化近乎完全扼杀了广播剧的艺术性和大众性。满洲国文化政策体系下的广播剧在控制与被控制的夹缝中进行着艰难的文艺实验,最终仍不免沦为当局思想统治的教科书。代博士表述清晰流畅且富于趣味,令在场师生兴味盎然,频频发出笑声。
李冉:新史料考证——吴瑛两次赴日的前后
吴瑛两次赴日,分别参加第一次“东亚操觚者大会”和第一次“大东亚文学者大会”。报告梳理了两次大会的召开情况和吴瑛的参与情况,并由此探寻这两段经历对吴瑛个人经验和文学创作的影响。
邱晓丹:非常时期的寻常叙事——朱媞和柯炬作品研究
报告从柯炬、朱媞作家夫妇的创作年谱和具体作品入手,并将二人置于当时的政治、文学背景中,考察此类未入当时文坛主流视野的作者与伪满洲文学、与五四以来中国文学的关系。
黎黄英:越南的殖民地文学 徐海玲:泰国领土损失与文学情况
前者介绍了越南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共60年的法国殖民时期文学的历史背景、特征及现代化进程,并举具体作品《灯灭》和《志飘》为例进行了个案解读。后者介绍了泰国历史上的十四次领土损失,指出领土损失影响了本国文坛,使国内产生了以历史文学、流亡文学和外国文学为主的三类文学作品,并以三篇代表作为例详细解读。
陆燕丽:《上海生活》与民国女性
报告通过考察刊物中的大量广告、摄影作品、文化意象以及漫画作品,展示出民不聊生、蜗居、女性集体失语的的上海城市印象,并对民国女性群像进行了细腻梳理。
吴璇:白朗作品中的满洲体验 庄培蓉:画龙未点睛——梅娘笔下的柳龙光初探
二人皆从女作家的作品出发并结合相关史料进行阐发。前者结合白朗在满洲期间的团体、文艺活动,挖掘其流亡期间创作作品中的满洲体验,展示了一个纯真文人对国家人民的真挚感情;后者从晚年梅娘笔下的柳龙光形象出发,细剖其早年书信小说以探讨梅娘的婚后生活和心态,并总结出梅娘对丈夫的复杂情感。
徐隽文:杨絮与东亚博览会
报告以杨絮的表演和创作这一视角来看东亚博览会,呈现了杨絮与帝国、满洲、博览会、观者、读者之间的复杂关系,并进而探讨作为文化意象的个体如何在被想象与建构的同时从内部生发出弱性的反抗力量、对外部世界进行潜在的观看与反思。
期间,师生们就报告内容讨论、交流,展开学术对话。对报告中的细节问题,被提问者从容对答,尽显学者风范。王亚民教授对每个报告都加以精要地总结阐发和点评提问,为诸位学者和师生提供了宝贵的学术建议。刘晓丽教授对每一位报告者的亮点作了肯定。此次活动在一片掌声中圆满结束。在这场丰盛的学术会餐中,虽报告题目不同,却在内容上互相勾连打通,令在场师生集散于中,受益匪浅。
(庄培蓉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