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22日上午,中国语言文学系古代汉语教研室在闵行校区人文学术沙龙举办了一场题为《寶字声符构形研究及相关古文字考释的反思》的学术报告,报告人为董莲池教授。古汉语专业的老师和博硕士研究生参加了这一活动。
这场报告、围绕古文字“寶”中的声符“缶”展开。“寶”字最早见于商代金文,有近50例;西周金文异写更多,形体极为丰富。前人多认为“寳”中的“缶”是从“午(杵)”声。董莲池教授从今见最早的商代“寶”字入手,经大量字形比对,确证“缶”本不从午声;只是到了西周,才演变得像从午了。后人普遍认为“缶”从午,是因为没有充分注意仔细考察作为源头的商代金文“寶”。由“寶”字声符“缶”不从午,董老师进而对以前被释为“缶”的几个金文提出质疑。同时认为甲骨文中无“寶”字,以前认为是“寶”的几个甲骨文字形,需要继续探讨。
董老师的报告例证丰富,观点新颖,给大家很大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