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到1945年间,在中国东北这片辽阔的土地上,由日本扶植满清皇室所建立的傀儡政权开始了长达14年的统治。这个“伪国家”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政权体系,有广阔的“国土”、自己的军队和大约四百多万的“子民”,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个无法忽视和绕道的问题。后人把这些问题都归入“伪满洲国”一语中。今天打开“伪满洲国”,可以重新阐释很多问题,从政治体制到经济状况,从文学想象到战争现实,从庙堂唱和到社会生活,从殖民统治到文化建构等等,方方面面都有重新阐释的可能,而且这些阐释让我们重新理解东亚现代化过程。伪满洲国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吸引众多学者,他们从不同研究领域不同文化视角,切入这个话题。
“边界、创伤与想象——伪满洲国研究”是我们在华东师范大学关于伪满洲国研究学术沙龙系列活动之一,也是刘晓丽教授在哈佛大学组建的“伪满洲国研究工作坊”的延续。2014年10月10日,来自哈佛大学东亚系的博士生谢琼、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博士生李冉、陈实、谢朝坤和邱晓丹在伪满洲国研究专家刘晓丽教授和东北俄侨研究专家王亚民教授的指导下在闵行文史楼学术沙龙中心进行了一场关于伪满洲国研究的学术对话。谢琼向大家系统的介绍了美国学界关于伪满洲国研究的脉络,李冉介绍了她潜心研究的伪满洲国著名女作家吴瑛,陈实以杨慈灯的童话写作为中心绘制了伪满洲国政经体制下童话的生长,而谢朝坤则对有“鬼才”作家之称的爵青进行了系统的阐述,来自中文系和外语学院的同学也就他们所感兴趣的话题积极提出了相关问题,刘晓丽教授和王亚民教授均对此一一进行了点睛式的到位评点。
谢琼:满洲和伪满洲国研究在美国
介绍了在美国的满洲及伪满洲国研究概况,内容涵盖绝大部分近年来在美国出版的相关领域主要学术著作,涉及近现代满洲的历史、文化、文学、政治等。这些研究可以分为四类,第一类通过将伪满洲国在世界中定位,来阐述伪满洲国在历史和地理方面的重要性。第二类为“作为方法的伪满洲国”,即通过伪满洲国来探讨更具一般意义的历史和政治问题,比如殖民问题,或现代国家形成问题等等。第三类为“国别或民族视角”,总结整理了从中国、日本、俄国、韩国、满族、蒙古族等不同角度研究伪满洲国历史文化的著作成果。第四类为关于伪满洲国的“专题研究”,包括文学艺术研究、产业科技研究、人口卫生研究等领域。该发言为大家提供了伪满洲国研究的新的视角。
李冉:“墟园”里走出的女作家——吴瑛
吴瑛是伪满洲国最知名的女性作家之一,多次获得伪满洲国文学大奖。同时她也是伪满洲国居住时间最长,发表作品最多的女性作家,在当时拥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她的作品多以各类女性为主角,擅用全景式的手法描绘众生百态。她在作品中揭露伪满洲国的经济困境、社会紊乱和女性的社会地位,为女性的不幸遭遇呐喊。搜集吴瑛散落在各个报章杂志的文学作品,了解其创作环境和生活状态,分析其笔下人物形象的艺术价值,通过作品来洞悉女性作家的内心世界。有助于重新认识了解伪满洲国女性和女性作家作品,还原更真实的伪满洲国文学面貌。
陈实:伪满洲国不相信童话——杨慈灯与满洲14年童话写作
1932年至1945年,我国东北地区被日本占领并炮制出一个傀儡的“国中之国”——伪满洲国。“沦陷”、“占领”、“日本侵略者”、“恐怖与死亡”……这些关键词,构成任何对沦陷区的修辞想象,众多词汇中,唯“童话”这一类,是很难与之对应的。从作家作品的现实来考察,伪满洲国的童话写作并没有像想象中那样被“虐杀”而死灭,它只是在伪满洲国文学世界所占比例不高,这不高的比例因为它所在区域的特殊性,显得极为值得关注。而杨慈灯正是童话写作者之中的“孜孜不倦”者。考察杨慈灯、胡琳、未名、霭人、金音等童话作家的心路与创作历程,将探明伪满洲国14年间“童话世界”的面目以及背后的殖民世界。
谢朝坤:废墟上的挽歌——爵青的小说
爵青是伪满时期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作家之一,被当时的评论家誉为“鬼才”、“作家中的作家”,爵青不仅同其他作家一样关注着妓女、矿工等人物形象所遭受的苦难,更有意扩大伪满洲国文学的表现范围,深刻揭示殖民统治下知识分子痛苦压抑的精神状态。这在伪满洲国作家群中很独特因此也很有研究价值。爵青深受法国作家纪德的影响,其作品呈现出浓厚的神秘主义气息。同时他也注意继承中国古典文化传统,写下了《香妃》、《大观园》等作品,表现作者在异族统治下那痛苦煎熬的内心世界。爵青很注重文体创新,几乎每一篇作品都给人以新鲜感,有较强的可读性。
撰稿人:邱晓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