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上午,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开幕。中文系党委结合疫情防控要求,组织师生党员通过多种方式收看开幕会盛况。
会后,师生党员们结合学习工作和实际开展热烈讨论。
教师党员感言选录
中文系党委书记 吕志峰
10月16日上午,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开幕,中文系师生党员以各种形式收看了开幕式盛况,并认真学习总书记向大会作的报告。这一天,也是华东师范大学建校71周年的校庆日,也是中文系建系71周年的系庆日,师生党员以这样的一种形式为我们的校庆、系庆献上了一份与众不同,特别有意义的礼物。
总书记的报告内容丰富,高瞻远瞩,内涵深刻,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新思想、新战略、新要求,令人振奋,引人深思。比如,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经过不懈努力,党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比如,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比如,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特色,即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比如,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总之,报告还有太多深邃的思想、深刻的观点、精彩的论断需要我们认认真真去学习,去研讨,去思考,中文系党委将按照上级要求,精心部署,认真落实,组织全系师生党员认真学习,并严格贯彻落实到我们的党建、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等各项工作中去,持续深入推进中文学科高质量发展。
中文系系主任、党委副书记 文贵良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是一次重要的会议。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走过了辉煌的历程;完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了第一个百年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意义十分重大。这次会议鼓舞人心,催人奋发!激励着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尽早完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激励着全国各族人民勇毅前行,尽早将中国建设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受此激励,我们更加坚定了政治信念,不负时代,不负自己的岗位,兢兢业业,以更高的要求做好教育事业。
中文系党委委员、学会社团党支部书记、教授 彭国忠
学习二十大报告,我们惊喜地发现关于教育的地位做出了前所未有的重大调整,从原来的“民生”板块(十九大报告作为第八板块),提前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的第五个板块;从原来的不在标题中出现,到与科学并列出现在标题中,作为实现兴国战略的两个主要手段和途径,也是两个支撑和保障,而在具体表述中,教育实际又是优先,呈教育、科技、人才三足鼎立架构:“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指出教育与科技、人才这三者,对国家建设和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战略性支撑作用。在十九大报告中,教育放在“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板块中,仍然属于民生范畴,尽管在民生、社会治理中,强调“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而在二十大报告中,教育上升到基础性、战略性地位,教育的重要性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强调,体现出党对教育事业的价值和地位越来越深刻、越来越清晰的认识。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很荣幸适逢其会,更当尽心尽力,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为国家、人民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中文系党委委员、副教授 徐默凡
学习二十大报告,触动我的有两点:一是对人民利益的重视。“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中国人民是伟大的人民,在悠久的文明历程中,勤劳、勇敢、智慧的人民一直是中华文化的中流砥柱。我们党重视人民福祉,一心为民,这是长盛不衰的法宝。民心所向,是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也是最终目标。二是对教育的重视。“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夯实教育基础,提高人口素质,是其他工作顺利开展的先决条件。处在高教工作岗位,对此深有体会,我愿意为教育事业持续贡献微薄的力量。
中文系副系主任、古籍研究所所长、教授 方笑一
党的二十大隆重开幕了,大会报告中指出要“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我觉得这个表述非常重要,关系到今后我们从事中国古代相关研究工作的方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当代文化建设可以汲取的重要资源,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它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是每个从事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学者所应当致力的。
中文系副系主任、教授 王嘉军
党的二十大报告确定了当下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和第一要务,并把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分为两步: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报告同时围绕核心目标,提出了系统、具体的计划和方案,例如确定了发展经济的着力点在于实体经济,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坚持依法治国,坚持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完善分配制度,坚持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坚持增进民生福祉,坚持推动绿色发展,等等。二十大报告基于对当前国内形势、国际局势的细致深入分析,为我国未来发展树立了高远且明确的目标,并基于这一目标提出了务实且科学的计划和方案,引领我们开启了新的征程!
中文系古代文学教研室、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教研室党支部书记、教授 刘晓军
中国共产党已走过百年奋斗历程,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作为高校教师,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带领广大青年学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中文系中国现当代文学教研室、文艺学教研室党支部书记、系主任助理、教授 凤媛
党的二十大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它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作为一名高校文科教师,我对总书记报告中提到的“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论述,感触尤深。在目前国际形势愈加复杂的大环境下,只有重视教育,重视人才,提升我们科研工作的自主创新能力,培养出具有开拓创新思维的拔尖型人才,才能不会受人掣肘。人文社科研究关乎民族文化精神的根脉传承,更关乎在世界文化语境下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的建构,只有拥有了创新意识和主体思维,才能不被其他文化所牵制,才能更有底气地在世界舞台上发出中国声音,提供中国智慧,完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古代汉语教研室党支部书记、副教授 郭瑞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长期艰苦卓绝的奋斗,我们全面战胜了贫困,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事业,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人民至上的宗旨,报告中也反复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当面对全球疫情,世界各国纷纷“躺平”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坚持疫情防控不放松,正是从实际出发对人民生命财产的负责任态度,我们坚信必将取得抗疫的最后胜利。二十大报告中还提到了“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作为从事与传统文化有密切关系的教育工作者,深感任重道远。我们应当在平时的工作中,积极发现提炼优秀传统文化,并努力思考、探索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如何发挥有效的作用。把文化内容、文化自信融入到课堂教育中,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和对社会主义文化的实践。总之,我当努力工作,积极服务,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贡献全力。
中文系古籍研究所教工党支部书记、副教授 丁红旗
在这样一个金秋高爽、疫情仍不时纷扰,国际局势仍纷争不断的时节,这一报告确实如一盏灯塔,指明了前行的方向。毫无疑问,疫情、与美国的经济贸易战等,国内外的局势仍面临着很多的不确定性,这都需从上到下的奋力拼搏,努力前行,以安邦定国,取得一个更好的社会、经济发展实绩——以无可辩驳的政绩,十年的巨变等,等来向世界证实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的力量。我感到是无比的自豪:这十年来,从社会、政治治理、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等都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这就是当下的中国。当社会主义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时,这个国家就注定不平凡,而被载入世界文明的史册。当然,在当下,短期内提振消费信心、经济发展是首务之举。在信心的路上奋力前行,应是我们这一代人最值得宝贵的路径。这是一份及时、重要的报告。
中文系青年长江学者、教授 刘阳
在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过程中,感受最深的是使命意识和创新意识。在今天这样一个新的历史节点上,作为人文学者,我们更应当以“守正创新”为追求,重视理论思维和学科,加强理论学习和理论素养的积累提升,既积极溯源传统文化,又使民族文化在“数字中国”这一历史新机遇面前,焕发新的生命力,将创新观念贯穿于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的每一环节。
中文系团委书记、专职辅导员 宫亦楠
大会报告对过去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历史性成就做了总结回顾,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作了全面部署,让我们深受鼓舞和感召。作为高校思政工作者,我们要继续引导和带领青年学子,共筑教育强国梦想,深耕高精尖特专业,敢于钻研突破专业发展壁垒;关怀时代社会发展,感知国情民情民生,发挥青年活力作用,从事真正对社会有价值有意义的事业,在时代发展的浪潮中奔涌向前,勇立潮头。
学生党员感言选录
中文系2019级本科生、学生党支部副书记 吕宁
大会在复杂的国际国内局势中起到了拨开云雾,把舵定向的关键作用。在观看开幕会直播的过程中,我感到心潮澎湃、充满希望。党中央着眼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立足人民立场,高屋建瓴,擘画宏伟蓝图,让我感受到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以来的中国充满生机和活力。其中,特别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青年工作,勉励广大青年“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让我感受到了党的关怀和期待,心里也充满了力量。
中文系2019级本科生党员 魏雨潇
今天,作为一名党员,我和全家人一起认真聆听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充分感受到党和国家事业的伟大成就之瞩目,令我热血澎湃。在这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我们作为新时代青年,了解新时代新征程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和任务,努力完善提升自己,以自己的真才实学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矢志不渝,笃行不怠,坚定不移地拥护中国共产党,为中国更美好的明天而不懈奋斗!
中文系2020级硕士研究生、学生党支部书记 苏怡宁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101年来,中国社会历经沧桑,中国共产党始终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带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开拓进取、英勇奋斗,迎来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十年砥砺奋进,一路勇毅前行。在伟大建党精神激励下,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接过历史的接力棒,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一系列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上奋勇争先,迎来了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沐浴在党的光辉之下,应当勤奋学习、勇于实践,努力实现与祖国共奋进、与时代齐发展,不负党和人民对青年的殷切期盼!
中文系2021级硕士研究生党员 蔡祎航
作为一名青年党员,同时也是人民中的一份子,我感到无比自豪与骄傲。为了更好地实现我们党今后的中心任务,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将始终秉持着为民造福的基本理念,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和人民群众一道努力奋斗,共同创造中国人的美好生活。
中文系2019级博士研究生党员 吴舒静
在殷切的期盼中,我通过网络直播全程收看了开幕式现场直播。听完报告后,振奋人心,倍受鼓舞,深有感触。大会工作报告内涵丰富、高屋建瓴、视野宏阔、思想深邃,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我们要结合自己的本职工作,将学习宣传和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应用于做人、读书、工作的全过程,踔厉前行,笃行不怠。
中文系2022级博士研究生、学生党支部书记 李真黎
二十大报告回顾了我们党和国家在过去十年来取得的成就与变革,并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报告。在总书记讲话中,我印象最深的一点是,当谈到坚持完善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的内容,说到“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人自己的事,要由中国人来决定。我们坚持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国家统一、民族复兴的历史车轮滚滚向前,祖国完全统一一定要实现,也一定能实现”之后,全场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可以看到,实现祖国的统一是全国人民的殷切期望,我们一直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原则,现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是有目共睹的。我相信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严格按照一个中国原则处理相关事宜,“台独”阴谋不会实现,两岸统一是众望所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