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6/22 廖可斌:晚明戏曲的戏剧化倾向——以部分稀见剧本为例
发布时间:2018-06-20        浏览次数:130

报告题目:晚明戏曲的戏剧化倾向——以部分稀见剧本为例

报告人:廖可斌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报告时间:2018年6月22日 09:30

报告地点:闵行区中文系4330

主持人:李舜华 教授

主办单位:华东师范大学社科处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报告人简介:

廖可斌,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北京大学人文学部副主任,中文系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社科基金中文学科评审组专家,中国俗文学会会长,明代文学学会(筹)副会长等。主要研究领域为明清文学、古代戏曲小说。出版著作《明代文学复古运动研究》《明代文学思潮史》《理学与文学论集》等,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曾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等。

 

报告简介:

新编《稀见明代戏曲丛刊》共收录80种戏曲,其中至少有46种(杂剧22种、传奇24种)是海内孤本或某种版本的唯一存本,其余剧本也均属稀见作品和版本。将这些作品纳入明代戏曲研究特别是晚明戏曲研究,将呈现出新的图景,其显著特点之一即“戏剧化”倾向,表现为曲文明显减少,对白大大增加;曲、白特别是白更加情景化,更具表演性;更加重视运用科诨;追求戏曲结构有机化、合理化;越来越重视舞台设计等。由此可见明末清初苏州剧作家群和李渔的戏曲理论和戏曲创作取得重要突破不是孤立、偶然的现象,而是当时戏曲艺术总体发展趋势的必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