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校地联动展时代风采,文化共建谱江南篇章”华东师范大学第七届樱桃雅集暨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与金山区亭林镇党建共建文艺汇演在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音乐厅举办。活动由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中共金山区亭林镇委员会、金山区亭林镇人民政府、华东师范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院主办,江南文化研究院亭林基地、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研究生会、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本科生党支部承办,华东师范大学昆曲研习社、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华东师范大学)办公室协办。金山区亭林镇党委副书记金健、金山区亭林镇党委委员屠娟、上海顾野王文化研究院院长蒋志明、金山区亭林镇松隐社区党委书记李嘉俊、金山区亭林镇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主任盛晓燕、上海亭林文旅商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谭平、金山区亭林镇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副主任陈晓峰、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党委书记吕志峰、党委学工部副部长杨艳红、中文系党委副书记徐燕婷、中文系古籍研究所党支部书记丁红旗、中文系古代汉语教研室教师朱学斌、中文系办公室主任曹姗姗、中文系辅导员赵景玮、焦艳、王钰等老师和同学180余名参加该活动。
吕志峰在致辞中说,本次樱桃雅集活动,既是展示创新发展江南特色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也是展示校地合作成果与文化共建的一个重要平台,更是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精神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于赓续中华历史文脉、提升江南文化影响力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
校地联动共学共育共谱江南文化新篇
“樱桃雅集”是华东师范大学知名的文化品牌活动。题名取自流经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的樱桃河,又融合古代文人雅士集会之意,旨在通过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让师生、社区居民等身临其境地感受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魅力,继承和弘扬瑰丽多姿的文化遗产。该活动自2017年在吴泾滨江公园举办首届樱桃雅集传统文化活动以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先后与吴泾镇人民政府、上海市公安局文学创作俱乐部、上海市市民诗歌节组委会办公室、海南澄迈中学等单位合作,至今已成功举办包括“森林诵读分享会”“中秋赏月会”“风雅游园会”“诗歌创作大赛”“上海市市民诗歌节吟诵活动”等系列活动,受到广大市民和师生的一致好评。
亭林镇积极践行“见贤思齐,以文化人”的文化发展理念,前期已与华东师范大学在文化传承方面有多次合作。本届樱桃雅集,以“江南文化”为主题,华东师大中文系联合金山区亭林镇党委积极探索“校地联动”的新型文化合作模式,党建共建的形式呈现一场融通古今、汇聚多样的文化表演形式,让现场观众感受传统和现代的碰撞,品味江南的诗情理趣,传承师大与亭林的悠悠文脉。
党建共建启动仪式环节,金山区亭林镇党委副书记金健、金山区亭林镇党委委员屠娟、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党委书记吕志峰、中文系党委副书记徐燕婷共同上台,一起点亮启动球,也意味着华东师大中文系与金山区亭林镇党建共建拉开序幕。
表演现场,亭林镇带来了激动人心的亭林腰鼓表演。亭林腰鼓是亭林镇“一镇一品”的特色名片,已被列入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紧密的鼓点与表演者的肢体语言融为一体,独特的地方表演形式展现出中华文化的多姿多彩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著名青年歌唱家、华东师大音乐学院石春轩子教授一曲《山之高》,古意盎然,中华传统文化之美在文学与艺术的互动中别开生面。随后,中国少儿戏曲第26届“小梅花”奖得主、金山亭林小学学生吴林璘带来锡剧表演《梨花颂》宛转优美的唱词,带来戏剧的古韵悠扬。昆曲《牡丹亭·游园·皂罗袍》以江南地区特有的剧种展现了别具一格的地方文化特色,江南文化的精髓融合于悠扬的曲风和精妙的表演之中。
昆曲《牡丹亭·游园·皂罗袍》的表演者、华东师范大学昆曲研习社的杨晓佳说:“昆曲是中国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具有千年历史底蕴与昂扬向上的生命力。它没有止步于历史,而是随着时代更迭不断生发出新质,生生不息,历久弥新。我有责任将这样宝贵的文化传承下去。”
传承汉字文化,延续历史文脉
金山区亭林镇历史悠久,是上海古文化发源地之一,也是上海良渚文化的发祥地,拥有丰富的人文底蕴和历史文化遗存。居于亭林镇的顾野王是南朝梁陈间著名文字训诂学家、史学家,他搜罗考证汉魏齐梁以来古今年内文字形体、训诂的异同,“总会众篇,校雠群篇”,编撰成我国现存最早的楷书字典《玉篇》。如今,亭林镇高度重视《玉篇》在汉字发生发展上的重要影响与在文化传承上的重大意义,将中国源远流长的玉文化纳入汉字文化中。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是我们民族财富和精神瑰宝,更是我们面向未来、走向世界的文化根基和力量源泉。为了传承汉字文化,活动现场特别举办了“汉字之美”2023年上海市大学生汉字讲解大赛颁奖典礼。作为汉字讲解大赛主办单位之一的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华东师范大学)是全国首批60家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之一。该基地依托本校中国语言文学学科位居国内一流学科的优势,专攻中国文字尤其是古文字研究应用,在方言与少数民族语言研究与保护、中华经典研究与传承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次汉字讲解大赛旨在展现汉字之美,激发青年人对汉字缘起的兴趣,弘扬与传承中国优秀汉字文化。参赛者通过讲解规范汉字,梳理汉字发展演变历程,挖掘汉字的意义、内涵及其在历史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活动现场,中文系党委书记吕志峰、党委学工部副部长杨艳红、中文系党委副书记徐燕婷分别为一二三等奖获得者颁奖。一等奖获得者徐彧和曹伊诺带来了她们的讲解作品“龢和共生”。两位同学从形、声、义和文化之美这四个方面对“龢”“和”这一组汉字进行了详细讲解,说明了两个字内部的联系与流变。接着,她们从礼乐观、社会观和价值观三个角度阐释了“和”的古今内涵和具体表达,并在最后强调了“和”的观念对新时代国家、社会建设的指导作用。曹伊诺表示:“很荣幸能在本次汉字讲解大赛中获奖。我也由衷地希望我们的讲解,不仅只是讲清一个字或一组字的内涵,而是让更多人从中感受到汉字的美,尤其是超越形体之外的文化之美。汉字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和价值观念。而汉字内涵在新时代发生的新发展新变化,更不断印证着其蓬勃的生机与魅力,这都是值得我们去关注和探索的。”
用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
表演现场,华东师范大学学生带来的创意节目《横竖撇点折》将现代歌舞与中国书法完美结合,用轻快动听的旋律的青春洋溢的姿态展现汉字的灵动飘逸。
民乐合奏《奇迹》、诗朗诵《雨巷》等从不同角度切入中国传统文化,展现出丰富的地域文化特性和民族文化特性,带来了一场场扣人心弦的视听盛宴。传统与现代的碰撞、视觉与听觉的融合,表演者们致力于中国语言讲好中国故事,传递文化精髓,在推陈出新、与时俱进中使得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作为本次活动主办方之一的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始终担负着文化传承的使命。近些年来,华东师大中文系致力于“文学、学术和文化育人”的协同建构。连续六年举办“丽娃中文讲堂”、连续十五届举办“中融”华语原创文学大赛、本科生、研究生学术论坛等。华师大中文系以优质的学科资源服务文学教育与文化传承,不断丰富文学、文化与学术活动形式,将文化传承的使命贯穿于理论与实践之中,
用文化传播为构建优雅校园添彩,用文化育人为服务当代社会助力。本次“樱桃雅集”的成功举办,也切实践行了高校服务社会、传承文化的使命。华东师大也将牢牢把握好“育人、文明、发展”三大核心使命,积极推动校地合作、加强产学研合作等形式,推动优秀文化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为地方社会发展提供文化支撑和智力支持,促进优秀文化更好地服务于当代社会,用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
供稿:中文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