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共探课程思政建设,构筑协同育人新篇——华东师大中文系赴滇开展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专项调研
发布时间:2025-05-12        浏览次数:12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及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坚持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应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关于协同开展高校专业课课程思政调研》的来函要求,华东师范大学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委派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课程思政分中心于2025年4月26日至30日期间,赴云南省昆明市开展高校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专项调研。

本次调研采取高校座谈、实地考察、中学走访等形式,以期全面了解云南省高校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及实施现状。通过与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云南财经大学、玉溪师范学院、昭通学院、丽江师范学院等高校师生代表进行研讨交流,本次调研充分总结了当下云南省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成果和经验,发现了尚待改进的问题,并形成了可供参考的案例,为进一步推动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有益的思路,促进了东西部高校关于课程思政建设的协商与对话。中文系教师代表王嘉军、缪晶晶、左媛、唐玲、许可、吴晗、徐俪成,学生代表古舜禹、黄春金、李思雨参与此次调研。

1.jpg

2.jpg


一、多元对话:共探课程思政建设新路径

4月27日至30日期间,调研组师生代表先后与云南高校及中学师生代表展开了四场以“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教学”为主题的实践经验交流会。来自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云南财经大学、玉溪师范学院、昭通学院、丽江师范学院六所高校,以及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昆明市第八中学两所中学的60余名师生代表出席了交流会。会议由华东师大中文系副系主任王嘉军教授主持。

4月28日,调研组来到云南大学东陆校区,与云南大学、云南财经大学、玉溪师范学院、昭通学院、丽江师范学院师生代表进行专题座谈。座谈会中,王嘉军教授指出,文学与思政天然契合,文学创作与教学必须坚定思想政治立场。他结合华东师大中文系创意写作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经验,与云南大学文学院教师代表就写作课中的思政教育方式方法及AI在文学创作中的运用进行了深度交流。围绕“从通识课到专业课改革与探索:以评价模式为中心”这一主题,华东师大中文系唐玲副教授面向云南高校师生代表展开专题讲座。唐玲副教授以通识课程《国学经典研读》及专业课程《中国文学史》为例,介绍了课程过程性评价的创新性改革路径,包括在教学过程中设置“小组合作讲解知识点”“师生面谈”“剧本创作及演绎”等考核点,以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激励学生深入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达到思政教育“润物无声”的效果,切实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云南大学文学院以通识课程《滇翠风物与文学书写》的教学实际为例,分享了师生协作的有益经验。在这门课程中,任课教师带领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与考察翠湖周边的历史与人文,共同完成专著《烟雨翠堤贯古今:昆明翠湖历史人文概览》,促进了思政教育与地方文脉的呼应,使课程思政“活”起来、“动”起来。

6_副本.jpg

云南财经大学教师代表基于财经专业课程特色,分享了该校在建设课程思政过程中的探索。该校教师立足财经专业学生未来工作的场景,引导学生关注云南省知名企业的审计工作,安排学生与优秀审计师、会计师进行对谈,充分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家国情怀。在体系建设上,该校创新性构建“从游共建”教学模式,评选打造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促进课程思政建设体系规范化、丰富化。玉溪师范学院教师代表分享了该校立足本土红色资源,推动聂耳故地文化建设校地协同发展,构建具有鲜明特色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体系的课程思政建设成果。昭通学院教师代表介绍了该校独具特色的“五微教育”课程思政创新模式,能够有效实现课程思政的日常化、生活化。丽江师范学院教师代表分享该校以“张桂梅思政”为特色品牌,将时代楷模精神全方位融入教育教学各环节,厚植学生扎根基层、无私奉献的情怀与担当。

7.jpg

二、实践考察:感受红色文化育人力量

4月29日上午,调研组实地考察了云南省昆明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云南陆军讲武堂历史博物馆。在“百年将帅”主题展厅,师生们通过历史文物、全息影像等载体,深入了解我国近代军事人才培养的艰苦历史,深刻领会了讲武堂“坚韧刻苦、赤诚报国”的校训精神。当下,“课程思政”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新人的目标,正与历史一脉相承。

8.jpg

4月29日下午,华东师大中文系教师代表与云南师范大学师生代表进行访谈。围绕“传统文化类课程思政实践探索”这一主题,华东师大中文系许可副教授首先展开教学经验分享。许可副教授以中文系开设的《中国文化专题》《汉字学》等传统文化类课程为例,探讨了传统文化类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的实践路径。通过原典精读与数字人文技术相结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传统文化精髓,增强文化自信,同时能够辨识文化糟粕、批判社会误读,充分实现传统文化课程在立德树人中的独特价值。

9.jpg

云南师范大学教师代表分享道,云南师范大学的课程思政建设以“文脉现代性转化”为核心,依托西南联大丰厚历史资源,打造了独具特色的思政育人体系。学校通过设立朱自清班、闻一多班等大师班,将党建与课程思政融入班级建设,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大师精神,定期开展经典导读活动;开设《西南联大博物馆》通识课程,举办“西南联大记忆与经典展演”主题活动,围绕联大记忆,设计多样化的文化展演;创新构建“1+2+3”育人模式,即以校史文化育人功能为基础,打造西南联大精神教育平台,组建学习导师和班主任两支指导队伍,统筹第一课堂、第二课堂教育和实践活动,形成全方位育人格局,推动校史文化资源的传承与转化。同时,该校自2020以来便与新华网合作共建课程思政研究中心,通过教师培训、工作坊等方式提升教师课程思政教学水平,形成了良好的课程思政建设协同效应。

10.jpg

三、延伸调研:大中小课程思政一体化

作为调研特色环节,4月27日和4月29日,调研组前往云南省内多所中学,通过对中学师生进行访谈,开展延伸调研,了解中学师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教学的看法,以及大学课程思政服务中小学的基本成效。中学教师普遍反映:“大学教师参与中学教研活动、开设人文讲座等举措,有效促进了思政教育的大中衔接。”访谈中调研组发现,在当前大中小课程思政一体化工作推进过程中,仍存在资源分配不均、沟通机制不畅等问题。针对这一现状,建议大学主动对接基础教育需求,开发适合不同学段的课程资源包,构建“螺旋上升”式思政教育体系,通过定期开展联合教研、教师培训等活动,帮助中小学教师提升思政教学水平,促进大中小课程思政一体化常态协作机制的建设与发展。

本次调研累计召开座谈会5场,参与访谈教师代表共40余人、学生代表20余人,收集问卷数据4200余份。此次调研活动顺利结项,调研成果将整理上报,为全国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发展和完善提供参考依据。在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新征程上,华东师大中文系课程思政分中心将继续在华东师范大学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的指导下发扬教学研究中心的示范作用,通过东西部高校协同发力,共同谱写新时代立德树人的精彩篇章。



撰稿:黄春金,古舜禹,李思雨

拍摄:吴晗,许可,左媛

审稿:左媛,缪晶晶,王嘉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