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9日,“文脉新生·数智赋能——中文系发展规划研讨会”在临港科技智慧图书馆举行。会议围绕学科创新、师资建设、人才培养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度探讨,中文系全体党政班子成员及30位教授代表与会,共绘学科发展蓝图。
系主任罗岗教授以“数智时代中文学科创新发展构想”为题,系统阐述了学科发展的顶层设计与实施路径。他依据学校发展规划部3月到中文系调研的成果,明确了中文系当前三大重点建设项目:首先是依托中国创意写作研究院,使文学教育从经典文本向动漫、短视频等新媒介形态推进,打造文化传播创新实践园地;其二是深化师范教育模式改革,完善大学中学一体化的教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体系,打造教育部师范教育改革示范基地;其三是整合学会、期刊、研究中心和研究基地等资源,构建“刊—会—研”一体化的生态链,打造人文学科创新发展高地。这些项目的建设,既是彰显中文系的传统与优势,也是回应国家战略和社会重大需求。面向未来,罗岗强调中文系将以“有组织科研”为核心,聚焦三大战略方向:首先,以“文学与媒介”为轴,整合现当代文学、文艺学与创意写作,聚焦网络文学、动漫游戏等“新大众文艺”现象,探索文学性在跨媒介实践中的外溢与转型;其二,围绕“经典与通俗”双轨并进,以中华文明标识性概念提炼为核心,贯通经典阐释与俗文学研究,打造“古典新义”与“古今对话”的双轨体系;其三是深化“数字化与智能化”应用,推进古文字智能识别系统研发、创意写作人机协同、古汉语教育大模型等技术应用,推动成熟技术向其他学科辐射。力争在三年内形成“数字人文+”学科新范式,在文化战略服务、学术话语构建、智能技术应用领域贡献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华东师大方案”。
针对人才引进的困境,系党委书记徐默凡教授提出了“全局统筹、精准引才”的改革方案,并同时征求全体教授的意见和建议。该方案建议成立“师资建设工作小组”,优化招聘流程,统筹全系的人才规划,从而提高引才的效率。展望未来,中文系将从“被动等凤”转变为“主动筑巢”,通过合理规划聘用名额的分配和跨学科团队的共同建设,支持各学科的均衡发展。
副系主任王嘉军教授汇报了师范生本科与研究生衔接培养计划以及微专业建设的最新进展。副系主任方笑一教授提出了语文教育大发展的转型策略和近期的具体做法。副系主任黄平教授聚焦创意写作专业的学科发展与社会使命,提出了系列发展构想。系党委副书记徐燕婷教授对会议室命名的文化建设工程征集全系教师的意见。
随后,中文系学术委员会进行了委员换届的选举工作。该环节由中文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朱志荣教授主持,由中文系全体教授表决通过了新一届学术委员会成员名单。
在自由发言环节,与会教师们就学科建设、人才引进、青年教师发展、科研评价等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研讨会举办期间,与会教师还一起参观了临港科技智慧图书馆和华东师范大学滴水湖软件学院。未来,中文系将继续深化改革,以“文脉传承”为根本,以“数智赋能”为助力,为卓越人才培养与国家文化战略的实施做出更加显著的贡献。
图文丨中文系办公室
审核丨徐默凡
排版丨陈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