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29日下午三时三刻,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70周年系庆系列讲座第五场在闵行校区人文楼4430会议室开讲。
本场讲座邀请到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查清华教授来讲《诗无达诂与文有定法——谈古典诗歌的文本细读》,由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副系主任汤拥华教授主持,超星平台进行全程录制,师生们积极到场聆听。该讲座也是元化学舍学术前沿讲座之一,包括元化班、强基班同学在内的数十位听众参与了讲座。中文系系主任文贵良教授莅临讲座并做了嘉宾介绍,他祝愿讲座取得圆满成功,希望沪上兄弟院校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上的交流,互通有无,共同进步。
讲座伊始,查清华教授首先对此次讲座的主题予以注解,“诗无达诂”出自董仲舒的《春秋繁露·精华》:“《诗》无达诂,《易》无达占,《春秋》无达辞”;“文有定法”则来自吕本中提出的“活法说”:“学诗当识活法。所谓活法者,规矩备具,而能出于规矩之外;变化不测,而亦不背于规矩也。是道也,盖有定法而无定法,无定法而有定法。知是者,则可以与语活法矣。谢元晖有言:‘好诗流转圆美如弹丸’,此真活法也……皆汉魏以来有意于文者之法,而非无意于文者之法也。”并引用严羽《沧浪诗话》中的“盛唐诸公,唯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提出了好诗的标准,从刘勰《文心雕龙·知音》中的“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寻觅学诗之法。
而后,查清华教授着眼于当下中国古典诗歌在大众传播中因时代隔膜而普遍产生的浅读、漫解及误解等现象,结合多首具体的诗作,如杨炯的《从军行》、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杜牧的《山行》、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孟浩然的《临洞庭湖赠张丞相》等,从字词入手,逐字逐句进行分析与讲解,带领大家从古典诗歌语言结构与情意表达之间的张力、日常语言与诗性语言之间的关系、接受主体与接受对象的互动、文本生态与现代阐释的汇通等层面进行文本细读,探究解读古典诗歌的基本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