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中文系2025年“经典阅读季”系列活动 | 在虚拟时代,我们如何写出自己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5-04-18        浏览次数:38

当短视频以碎片化的刺激填满生活缝隙,你是否还记得翻开一本小说时的心跳?是跌宕起伏的悬疑牵引,还是文字背后那个平行世界的无限可能?

“从现实出发,小说的首要任务就是把读者召唤回来。”4月15日下午,伴随着氤氲咖啡香,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副系主任,中国创意写作研究院副院长、《松江异闻录》作者黄平与来自闵行区吴泾镇和华东师范大学的30余名青年读者畅谈文学创作。

图片

一、学院派写作:如何平衡真实与虚构?

“今天的写作往往是写实与虚拟的叠加,其间尺度的拿捏需要创作者自行掌控。”沙龙伊始,黄平以《松江异闻录》里的诸多内容细节为范例,深入剖析了虚构创作与真实资料之间的互动关系。

图片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硕士研究生刘天宇提到,《鲁迅遗稿》里《杨贵妃》残篇的文风极具真实感,细读后才发现,此篇是从鲁迅多部作品中摘取语句拼凑而成。对此,黄平进一步点明“虚拟”与“虚构”的界限:在短视频高度符号化的时代,写作者应投入真实生活,而非用网络虚拟经验代替具身性体验。谈及知识分子写作所面临的困境,黄平认为,“学院派写作”是社会分工日益细化、信息茧房效应不断加深的产物,同时也引发了作家与教师身份难以分离的矛盾。他满怀期待地表示,希望知识分子能够突破学院的界限,“去想象他人的生活,同时敞开自己的生活”,借助写作去想象并体验截然不同的生活模式。

图片

二、好的故事,怎么讲给读者听?

“如何亲切又准确地向基层群众传递信息与情感?”在交流中,吴泾镇党群办宣传条线负责人高明静谈到了宣传工作中的实际情况。黄平表示,文字创作应不断激发自身的创作活力,坚守创作初心与热爱。同时,既要密切关注时代背景与读者心声,也要牢牢坚守创作原则,用生动质朴的语言与群众进行积极、有效的建设性对话

图片

三、写作的力量:文学如何守护爱与真情?

翻开《松江异闻录》,局外人读到的或许是一场热闹的悬疑剧,而华东师范大学创意写作专业硕士研究生王丽妍则被小说中的一个关键句所吸引——“只有爱,才能将我们从机器程序中挣脱出来”。她提问到,作为贯穿全书的隐性线索,“爱”为何如此重要?黄平指出,直面生活的勇气,源自于“找到内心驱动的热爱”。文学应当守护人性与爱的温度,在机器时代的高速运转中放慢脚步,重拾那些丰富而美好的真实生活体验。

图片

本次活动由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中共闵行区吴泾镇委员会、闵行区吴泾镇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既是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2025年校园主题读书活动日暨“经典阅读季”系列活动的首场,也是吴泾镇“泾水流韵·书香传城”书香第一湾阅读季活动。沙龙接近尾声,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团委书记王钰表示,希望通过本次读书沙龙的深入交流与热烈讨论,青年朋友们能够真切感受到那些直抵人心的叙述,从而唤回内心深处沉寂已久的热爱与共鸣。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