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经典阅读季”青年学者班主任带你读书抗疫系列活动顺利举办
发布时间:2022-04-12        浏览次数:268

满园春色,云霞翠轩。为迎接4月20日的春季学期校园主题日“经典阅读季”,在疫情期间用书香的力量给同学们以精神的滋润和陪伴,中国语言文学系特举办为期五日的青年班主任读书会活动,师生共读经典,同渡疫情难关。

本次读书会邀请姚云帆、顾文艳、赵庸、韩蒙如、刘宏辉五位青年班主任给同学们分享书籍,由中文系党委副书记徐燕婷老师主持。从4月3日到4月7日,连续的五个夜晚,因阅读而显得静谧可人,因交流而变得更弥足珍贵。

上图:读书会活动海报

上图:中文系党委副书记徐燕婷老师在主持会议

       姚云帆老师在介绍《优生与抗战》时提及,这本书是潘光旦先生于抗日战争中期的一部著作,是他对抗战与民族命运思考的汇集。姚老师从西方概念和中国本位的视角向同学们讲解了优生学的概念,其中“位育”是优生的核心概念,即通过教育让更多的人与周围环境和谐共处,增强民众的人文底蕴和社会关怀,塑造中华民族在抗战这一背景下的全新生命力。姚老师带领大家辨析了“有后之孝”“述志之孝”的区别,前者乃“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观念延续,后者为坚持有意义与有价值的“有后”,使子孙后代有能力接受继志述事的训练,促进社会再生产和民族再生产。此外,姚老师通过思维导图,用辩证的逻辑介绍了“孝”的生命政治中的“家”与“国”、“生”与“死”。最后,介绍了人口与家庭中“新母教”的概念和女权与抗战的关系。同学们受益匪浅,对优生学有了更为深刻的认知,对文理、公私、高低、男女等传统资源如何激发现代中国的等级秩序有了更为明晰的思考。

姚云帆老师部分讲座内容截图


顾文艳老师带领大家阅读了尤迪特·沙朗斯基的《逝物录》,其前言部分有很强的冲击力,如“写这本书的时候,太空探测器卡西尼在土星大气中烧毁;火星登陆器斯基亚帕雷利在它本该探索的那个星球锈蚀的岩层上撞碎;一架波音777在从吉隆坡飞往北京的途中消失得无影无踪;巴尔米拉2000年历史的巴力神庙和巴尔夏明神庙、罗马剧场的立面、凯旋门、四塔门和部分柱廊街被炸……”这种文字的力量感来自于语言本身,分号促成了构建意识流动的叙事张力,用特定的时间将他们联结。阅读这本书,主要可以从两个角度展开,一为文学批评的学理角度,二为文学创作的诗学角度,前者如沙朗斯基、生态文学与生态批评、后人类等视角,后者包含如何虚构现实、如何叙事、如何自由疯狂地书写等。顾老师通过介绍书中的几个故事,向同学们示范了深度阅读的一种可能性。最后,在回答同学们的提问时,顾老师提到,病毒也是生态系统的一部分,若从生态角度对疫情进行反思,也是阅读本书的意义之一。

顾文艳老师部分讲座内容截图


赵庸老师主要介绍荣新江教授的《敦煌学十八讲》,从三张不同类型的敦煌地图和莫高窟、九层楼等特色建筑照片拉开讲座的帷幕。赵老师介绍了敦煌学的定义、过去与现状、书目章节等情况,其中提到罗振玉、王国维、陈垣、陈寅恪、向达等先生,向同学们表明研究敦煌学中拥有跨学科思维的重要性,比如可以结合历史、宗教、文学、语言、艺术、考古、科技等维度展开研究。之后,赵老师介绍了藏经洞的发现和流散问题,提到了王圆箓、斯坦因、伯希和等关键性人物。在论述敦煌学与语言文字研究这一话题时,赵老师结合了《切韵》传本残卷、《字样》残卷、回鹘文文献、粟特文文献等材料,带领大家一窥敦煌文献之原貌。在提及敦煌学与文学研究这一话题时,赵老师展开了对讲经文、变文、缘起故事、词文、话本、故事赋、曲子词等介绍,形象鲜活,有趣生动,大大激发了同学们对敦煌学研究的兴趣。


赵庸老师部分讲座内容截图


韩蒙如老师介绍的《银河系搭车客指南》是一部科幻作品,在作者道格拉斯·亚当斯笔下,亚瑟·邓特在地球毁灭前的最后一刻搭上了一艘路过地球的外星人的太空船,远离这个即将毁灭的伤心地,开始了一段充满惊奇的星河探险。韩老师知人论世,介绍了人生跌宕起伏但才华横溢的作者生平,讲解了文本中海豚、42、老鼠、毛巾等文化符号的意义,通过图片展览、视频播放等形式,让同学们更直观地认识到了科幻的意义和价值。接着,韩老师通过一张“Keep Calm And Don’t Panic”的海报,鼓励同学们无论身居什么环境,依旧保持不要惊慌的人生态度。最后,韩老师由书本分享到现实生活,她向同学们推荐了《此刻的上海市民,如何缓解焦虑?》及《5分钟日记》两篇文章,鼓励同学们克服困难,共盼春天。在观众互动环节,有同学提到好的科幻小说的两个重要因素,一方面是虚拟世界的架构能力和想象力,另一方面是对于现实世界的投射和关照,补充和丰富了本场讲座的内容。

韩蒙如老师部分讲座内容截图


刘宏辉老师用三个话题串起了余华的《十八岁出门远行》。第一是“十八岁”作为人生的记忆或起点,刘老师通过文本细读的形式,结合芥川龙之介的《手推车》,深化了同学们对成长记忆的认知;第二个话题是“出门远行”作为人生的历练与归宿,如“我赶紧走上去说:‘老乡,我想搭车。’不料他用黑乎乎的手推了我一把,粗暴地说:‘滚开。’……我进去时首先是冲着他吼了一声:‘你嘴里还叼着我的烟。’这时汽车已经活动了。然而他却笑嘻嘻地十分友好地看起我来,这让我大惑不解。他问:‘你上哪?’我说:‘随便上哪。’他又亲切地问:‘想吃苹果吗?’”这段细节,刘老师提到人与人打交道的规则并不是“等价交换”,也正如《史记·魏公子列传》中的“物有不可忘,或有不可不忘。夫人有德于公子,公子不可忘也;公子有德于人,愿公子忘之也。”在这一部分,刘老师总结出主人公围绕旅店的三种状态,从“想找”,到“忘却”,再到“找到”,而人的精神状态,也早已经历了较多波折。第三个话题是让同学们回忆和展望属于自己的远行故事,促进大家的人生思考,以及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安抚同学们的焦虑情绪。


刘宏辉老师部分讲座内容截图


五场线上活动参加人数共计1000余人,大家也积极地与老师展开了互动交流,促进讲座效果更上一层楼。在疫情背景下,同学们与书为伴,与师友共成长,真正做到了“此心安处是吾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