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华东师大中文系2024届毕业典礼 | 本科生代表孙亦秀发言
发布时间:2024-06-21        浏览次数:10

微信图片_20240621094705.jpg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我是2020级古代文学专业的孙亦秀,今天能作为本科毕业生代表站在这里,与大家一同分享在中文系的感受,我既深感惶愧,又十分荣幸。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全体同学向辛勤培育我们的学校、院系和老师致以最诚挚的谢意。

时光如水,记忆如磐。回首四载春秋寒暑,承载了太多回忆。相信大家都还记得烈日炎炎下军训后送来的绿豆汤;记得疫情期间径直闯入我们生活的核酸、网课和南北区间的铁皮墙;记得期末周里通宵达旦写下的论文和背过的课件;记得答辩通过后脸上洋溢的轻松笑容。这些场景就像镌刻在记忆深处的剪纸画,串成了一部即将谢幕却必不能忘怀的电影,记录着我们的青春与过往,承载着我们成长路上的点点滴滴。如今,我们即将分别,这些触及在中文系的共同记忆,相信大家都会格外珍惜。

回顾入学后的几年时光,因为种种原因,和往届同学相比,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可供向内探寻。在一阵裹挟着人前行的强风下,我们都在努力地追求精益求精的结果,试图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四年里,每个人在中文系都获得了不一样的成长,有人收获了骄人的成绩,有人得到了历练的机会,这都为我们以后步入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不知何时,我们也开始比照学长学姐们的“通关攻略”,小心翼翼地复刻出相似的成绩和经历,作出的选择也越来越倾向于“需要”而非“想要”。当初的叩问又一次浮现在我们面前:为什么要选择中文系?这条拥挤的道路尽头于我们而言究竟是彼岸还是泥潭?好在四年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答案:我们在中文系所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而更多的是一种生命体验与感受。通过阅读与思考,经典文学作品中鲜活而细腻的生命,历朝历代浩瀚而厚重的典籍,都在用沉默的方式向我们展示着——生活,不只有唯一的答案。我们不应焦虑于“应该成为什么”,而应去倾听内心的声音,问问自己“我希望成为什么”。也许现在的我们看上去比别人更多愁善感,更理想主义,但我们也一定更坚定地保有对生活的敏锐,更深刻地领悟着“文学即人学”的意义。

此时此刻站在这里,还有太多感谢的话想说。感谢华东师大中文系和中文系的各位老师,是你们用心传授知识,给予我们精神上的力量与支持;是你们的躬身力行,使在座的每一位都坚信:即使最高的山,也不比最深的山谷,更靠近天空。我们的每一个决定都要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对这个时代作出自己的判断,并永远保持自己的操守。今后,当我们走出校门,去感知、融入,也要去改变这个世界时,这些判断和底线将会是中文系留给我们的最宝贵的财富。感谢辅导员老师和行政老师们,是你们背后的辛苦付出,为每位同学都能平安度过在校生活和顺利完成本科学业保驾护航。感谢我们的父母,春晖寸草,山海高深,愿每一位父母都平安健康。感谢我们的同窗,多谢那些平凡日子里曾在欢笑或泪水中互相汲取的力量,多谢与你们一同度过足够美好的青春。

同学们,我们从四面八方而来,如今即将往五湖四海去。未来的路遥远而漫长,希望我们都能不畏艰难险阻,不遗余力地去追求、去探索。最后,祝我们都能拥有从容且充盈的生活;也衷心地祝愿我们的母校华东师范大学、祝愿我们永远的精神家园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蓬勃发展、再书华章。

老师们,同学们,珍重!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