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会概况
2024年11月15日至18日,中国古代小说戏曲研究青年学者论坛暨《清代杂剧叙录》《民国传奇杂剧全编》发布会在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顺利举行。
此次会议由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文艺理论研究》编辑部主办,《戏剧艺术》编辑部、《明清小说研究》编辑部、《南开学报》(社科版)编辑部、上海书店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上海戏曲学会、全国大学语文研究会协办,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古代小说戏曲研究中心承办。来自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山大学、湖南大学、辽宁大学、黑龙江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三十多家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学者参加了会议。本次会议由知名学者讲座、名刊编辑对谈、开幕式、大会主题发言、分组讨论和闭幕式等环节组成。
学者讲座
11月15日上午,黄仕忠教授、廖可斌教授带来专题讲座,谭帆教授主持。
黄仕忠教授带来“戏曲史研究的新展望”专题讲座。他指出,近几十年来中国戏曲研究在文献方面取得了不少成果,在戏曲史研究方面缺少突破性进展。未来的中国戏曲研究需要关注戏曲本身特质,立足社会历史文化语境,拓展研究视野,了解中西新理论,更新研究观念,创新研究方法。
廖可斌教授带来“明代文人的编曲方式——与《琵琶记》的典范地位”专题讲座。他认为,明代文人戏曲家很多不懂曲律,戏曲从案头读本到舞台演出的转换离不开曲师、演员的参与,文人所编曲谱对戏曲创作的实际作用有限。他以明代文人创作的戏曲作品对《琵琶记》模仿的具体情况为例,揭示明代文人戏曲家的编曲方式以模仿名作为主的现象,证明《琵琶记》在明代戏曲中的典范地位。
主编对谈
“名刊主编对谈:学术论文的写作与发表”的座谈会
11月15日下午,《文艺理论研究》副主编程华平教授主持召开了“名刊主编对谈:学术论文的写作与发表”座谈会,《明清小说研究》主编徐永斌研究员、《戏剧艺术》责任编辑黄静枫教授、《南开学报》(社科版)副主编陈宏教授等人参加。编辑们从期刊特性、选稿要求、投稿需知等方面入手,生动细致地讲解了期刊用稿的要求,与会人员就论文选题的规范性、学术性等问题展开讨论。
开幕式
11月16日上午,刘晓军教授主持开幕式,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系主任文贵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古代小说戏曲研究中心主任谭帆教授致辞。
文贵良教授代表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欢迎各位专家学者的到来。他指出《清代杂剧叙录》与《民国传奇杂剧全编》两部著作对中国戏曲研究具有重要贡献,期望青年学者能有更多的互动交流,祝愿本次会议顺利举办。
谭帆教授简要梳理了中国古代小说戏曲研究的现状,对人才的发展尤其是青年学者的成长表示担忧。他呼吁古代小说戏曲领域的学者携手并进,共同创建优良的学术环境,不断增强古代小说戏曲研究的学术活力。
新书发布会
11月16日上午,谭帆教授主持新书发布会。黄仕忠教授、廖可斌教授、《清代杂剧叙录》作者杜桂萍教授、《民国传奇杂剧全编》作者程华平教授和姚大怀教授、上海书店出版社孙瑜社长、安徽教育出版社韩大勇副总编分别致辞。
黄仕忠教授认为《清代杂剧叙录》《民国传奇杂剧全编》是戏曲目录类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区分、鉴定清代、民国传奇杂剧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其出版对未来的戏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廖可斌教授指出《清代杂剧叙录》《民国传奇杂剧全编》这两部书为中国古代小说戏曲研究提供了很好的研究示范,对认识中国文学自身的特点和面貌,对认识中国知识分子精神史、了解从清代到民国的历史很有意义。
杜桂萍教授感谢主办方的邀请,致谢出版社、学界同仁对此套书籍出版与发布的帮助。她指出《清代杂剧叙录》作为一部文献工具书,还有很多不足,希望青年才俊提出批评与意见。同时,祝贺程华平教授、姚大怀教授编纂出版了《民国传奇杂剧全编》,期待日后的学术合作与交流。
程华平教授感谢专家学者和出版社负责人参加发布会。他指出这两套书的出版、发布意味着完成了所承担的课题,恳请诸位才俊批评指正,给今后研究的提升指明方向。
姚大怀教授简明扼要地汇报了《民国传奇杂剧全编》的编写过程,表示希望此套书籍的出版能够对中国古代戏曲研究有所促进。
孙瑜社长充分肯定了《民国传奇杂剧全编》的学术价值与文化意义,衷心感谢程华平教授、姚大怀教授等编者团队的信任与支持,希望今后能开展更多的合作,共同为学术的传承发展和文化繁荣做出贡献。
韩大勇副总编表示非常荣幸出席本次新书发布会,非常感谢杜桂萍教授将《清代杂剧叙录》交由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指出《清代杂剧叙录》先后获得了多项国家级省级荣誉,希望能有继续合作的机会,共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大会主题发言
第一场
11月16日上午,大会主题发言第一场由廖可斌教授主持,徐永斌研究员、黎国韬教授、李小龙教授三位专家进行大会主题发言。
徐永斌研究员的发言题目为《试论宋代文人的治生生态》。他从宋代崇文政策、名士卖文取酬、下层文人的困境和治生、下层文人的治生方式、去职官员的治生情况五个层面入手,论述了宋代不同类型文人的治生情况。
黎国韬教授的发言题目为《论辽宋金大曲对宋金元戏曲之影响》。他从脚色扮演、故事表演代言、舞台呈现、音乐舞蹈、曲本剧本呈现形态、体制结构等角度入手,具体讨论了辽宋金大曲与宋金元戏曲的关系问题。
李小龙教授的发言题目为《〈三国演义〉毛评本早期刊本试考》。他以“杭永年是否为背师之徒”为切入点,讨论了《三国演义》毛宗岗评本三个版本的刊刻时间问题。
第二场
11月17日上午,大会主题发言第二场由杜桂萍教授主持,吴真教授、叶楚炎教授、陈志勇教授三位专家进行大会主题发言。
吴真教授的发言题目为《〈永乐大典戏文三种〉递藏与传钞史新探》。她依据近年来有关《永乐大典戏文三种》的新出文献,聚焦中日两国学者有关此书的记载,论述了这部现存最早南戏文本的传钞、递藏基本情况。
叶楚炎教授的发言题目为《未完成形态的“章回小说”:〈百家公案〉长篇体制的形成及其意义》。他认为《百家公案》作为一部短篇小说合集,呈现出了未完成形态的章回小说特质,对探讨早期章回小说形成过程及其文本变迁有范本意义。
陈志勇教授的发言题目为《晚明“弦索调”兴起与南北曲演出的新形态》。他以“弦索调”兴起为切入口,探索晚明江南剧坛上南北曲竞争与融合的复杂关系,以及由此引发的南北曲格局变迁。
分组讨论
11月16日下午至17日上午,分为小说组和戏曲组进行了讨论。
小说组
小说组共分四场进行讨论,分别由青年学者林莹、张永葳、邓雷和孙超主持,朱泽宝、赵毓龙、李亦辉和左怡兵评议。
参与汇报的学者及论文题目有:张永葳《小说始于记言——先秦重言传统与早期小说的生成路径》、赵毓龙《新时期〈西游记〉研究的视点转移》、周健强《经由鲁迅:白话小说研究在近代日本的知识传承与范式更替》、张玄《清代“劝善小说”新变——以〈劝戒近录〉〈坐花志果〉〈阅微草堂笔记择要〉为中心》、王瑜锦《中国古代小说观念研究之检省》、林莹等《基于人机协同方法的巴森苏塔瓦寺“三国”主题壁画与小说插图相似度研究——兼及〈三国志演义〉在泰国前现代时期流传情况的更新》、朱泽宝《改编型子弟书文本研究的本位意识与路径探索:以〈水浒传〉子弟书为例》、王文娟《论金批〈水浒〉人物的三重逻辑及其表现》、关静《再论“三怪”系列话本小说的流变》、刘晓军《论明清小说评点中的“穷愁评书”现象》、孙超《现代古体小说:一种通变生新的文类》、左怡兵《西游故事学:从“故事”角度解读〈西游记〉》、谢超凡与张久彬《〈聊斋志异〉旁观者形象探究》、斯维《媒介形塑批评:〈红楼梦评论〉文本裂痕钩沉》、毛杰《论小说评点对古代小说体性之建构》、邓雷《论古代小说评点的“累积型”特征》、李亦辉《薛宝钗形象平议》、杨骥《新见清传奇〈铁冠图〉暨相关问题考论》。
戏曲组
戏曲组共分四场进行讨论,分别由青年学者高志忠、马丽敏、任荣和姚大怀主持,李东东、陈雅新、魏洪洲和黄静枫评议。
参与汇报的学者及论文题目有:马丽敏《论胡盍朋、刘清韵戏曲的文本建构与传播》、陈雅新《“满服入戏”新考及其戏剧史意义发微》、林杰祥《中国戏曲对日本江户俗文学之影响》、刘建欣《园林叙事中的时间表达与明传奇的抒情性特征》、高志忠与谭汝霖《燕行使清宫观戏书写——以乾隆八旬万寿庆典为中心》、李东东《名实之辨:中国台湾京剧选本中的时代映现与身份话语》、康石佳《传承、突破与困境:台湾布袋戏的近代演剧体系建构》、任刚《清初苏州戏曲的典范性意义探赜》、赵鹏程《历史书写:明中期文人传奇戏曲研究的拓展视角》、姚大怀《贵州省博物馆藏孤本戏曲〈断藤记传奇〉考论》、陈田珺《咏名、作文、演古:元明散曲的女性艺名书写》、张建雄《明清女性咏剧诗中的形象批评》、陈秋婷《游戏场演剧之近代上海演出场所改寄与曲史探迹》、王岩《论“承应戏”概念之不存》、任荣《稿本〈秋篱剧话〉与清末民初沈阳剧坛》、魏洪洲《〈旧编南九宫谱〉版本及相关问题考辨》、武迪《作为民俗志的古代戏曲》、刘轩《清代抄本昆剧身段谱文献整理研究路径探蹟》、涂育珍《论明清戏曲叙事主题的改编与接受》。
闭幕式
11月17日上午,程华平教授主持了闭幕式,陈雅新副教授和李亦辉教授分别代表戏曲组和小说组作总结发言,黄仕忠教授致辞。
黄仕忠教授认为中国古代小说戏曲研究青年论坛将不同年龄段的戏曲小说研究者们汇聚一堂,非常有意义。他结合戏曲小说方面论文的研究情况,建议融合戏曲小说的共同性,将戏曲小说打通研究,促进戏曲小说研究的深入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