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丽新
发布时间:2012-01-05        浏览次数:3402

    叶丽新

    基本简介叶丽新,1976年生,江苏常熟人,博士,副研究员。2005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课程与教学系,其后就职于华东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主要负责教师培训项目研发与管理工作。20119月调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从事“语文课程教学论”方向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研究方向:语文课程教学论(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语文教育测量与评价);教师专业发展

所教课程:语文学科教学论;语文教育测量与评价;语文微格教学

    科研项目:

    1. 2012年度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学业水平测试框架研究”(DHA120228),2012-2015.

    2.上海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信息技术与写作教学整合:框架、方法与样例”(B05013),2006-2008.

    3. “上海高校优秀青年教师科研基金”项目: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深入发展之途(79001305),2006-2009.

    4.“上海市新农村教师专业发展项目”子项目:“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资源”(521Z0517),2008-2008.

    专著:

    《信息技术与写作教学整合研究》‚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11月‚23万字。

    《课程开发与课程实施散点透视》(第二作者)‚山东教育出版社‚20087月‚本人承担11万字。

    《语文教学模式论》(第二作者)‚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12月。获:2004年浙江省社联青年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论文:

    《阅读教学中的文本“解读逻辑”》,《语文学习》,2012年第7期。

    《面对面教师培训三重境界的适用情境与实现途径》,《课程·教材·教法》,2011年第10期。

    《解析教师培训中的三个基本问题—“国培计划”培训者团队研修项目实施反思》,《全球教育展望》,2011年第7期。

    《透视基于BBS论坛的中小学课堂同步交流》‚《中国电化教育》‚2008年第1期。

    《聚焦网络课程教学设计中的“内容设计”》‚《开放教育研究》‚2008年底8期。

    《参与式教师培训课程的定位与设计》‚《全球教育展望》‚2008年第11期。

    《电脑与写作——中小学信息技术应用的教育学反思例谈》‚《课程•教材•教法》‚2007年第3期。

    《高校教师与中小学教师远程合作案例研究--源自一次真实经历的思考》‚《教育发展研究》‚2007年第7期。

    《信息技术环境下写作评价的新进展》‚《上海教育科研》‚2006年第9期。

    《“教学设计”研究与实践需要正视的几个问题》‚《全球教育展望》‚2006年第12期。

    《校本教研:信念、行动与保障‚一样都不能少》‚《教学月刊》(中学版下)2006年第2期。

    《管窥语文能力培养意识的发展》‚《中国教育学刊》‚2004年第7期。

    《写作教学软件:写作和写作教学理念先行》‚《信息技术教育》‚2004年第10期。

    《“网络写作”研究:“网络写作教学”研究与实践的起点》‚《语文学习》‚2004年第5期。

    《走出“假性”繁荣──浅论我国教学模式理念的模糊性及对策》‚《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年第2期。人大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教育学》‚20036)转载。

    《校本课程离我们有多近──小学语文隐性/微型校本课程》‚《小学语文教学》‚2003年第1期。

    《方言对学生书面表达的影响探微》(上、下)‚《中学语文教学》2001年第12期。

    《“瞻前”“顾后”话“讨论”》‚《上海教育科研》‚2001年第4期。人大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中小学教育》‚20019)转载。

    《教师——具有自省意识的课程实施者》‚《集美大学学报》‚2001年第1期。

    《“课程实施”的三维理解》‚《现代教育论丛》‚2000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