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晓明
发布时间:2012-04-28        浏览次数:10337

胡曉明

基本简介:

Huxiaoming19558月生)四川成都人。安徽師範大學中文系文藝學專業文學碩士(1986)。華東師範大學中國文學批評史專業文學博士(1990)。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副教授(1992)、教授(1998)、博士生導師,終身教授(2004)。曾任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訪問學者(19941998)、法國巴黎市國際藝術城訪問學人(2007)、美國哈佛大學東亞系高級訪問學者(2010)、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UBC)高级访问学者(2011)、臺灣國立中央大學客座教授(2011)。現任國家重點學科華東師范大學中國古代文學學科帶頭人、華東師範大學文學研究所所長。兼任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中國現代思想文化研究所研究員、副所長;華東師範大學思勉高等研究院中國江南文學文獻研究中心主任、復旦大學中華文明國際研究中心兼任教授、中國美術學院南山講座教授、中國古代文學理論學會會長。曾應邀往德國漢堡大學孔子學院、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加拿大愛德蒙頓孔子學院,以及香港城市大學、臺灣大學、成功大學、清華大學、中山大學、高雄師大等海內外高校作學術講演。

名片鏈接:http://faculty.ecnu.edu.cn/s/454/main.jspy

研究方向:中国诗学

所教课程:《昭明文选》讲读、庄子讲读、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古代文论、中国文化史导论、国学概要、现代中国学术原典、中国文学批评史等。

发表论文:

移情与感应:中西方美学比较举隅,《文艺理论研究》 1990.04

论传统诗学的自适精神,《文艺理论研究》 1990.04

论中国怀乡诗的人性精神,《文史哲》 1990.04

生生之证:中国诗学的时间感悟,《探索与争鸣》 1990.09

(获78-92上海市优秀社科成果奖)

尚意的诗学与宋代人文精神,《文学遗产》 1991.02

唐人诗境说中的禅与道,《华东师大学报》 1991.03

宋诗养气说与理学心性论之关系,《安徽师大学报》 1991.03

中国诗学中的清莹境界,《文艺理论研究》 1991.03

中国诗的空间意识与人文精神,《南京社会科学》 1991.03

仁学是儒家文艺思想的根本精神,《文艺理论研究》 1992.02

我看《春江花月夜》,《中文自学指导》 1992.10

从《采薇》看中国文化的忧患意识,《中文自学指导》 1993. 10

《郊祀歌》与儒家乐论之关系,《文艺理论研究》 1993.04

中国美学中的荒寒境界,《中国文化月刊》 1993.02

王元化先生及其学术生涯,《阴山学刊》 1993.04

读词随笔(散文随笔),《中文自学指导》 1994

《诗与酒》书后(散文随笔),《东岳论丛》 1994.03

人生如树花同发(散文随笔),《百花洲》 1994.02

论阮籍的根本矛盾及其诗风,《华东师大学报》 1994.04

饶宗颐陈寅恪与四声外来说,《文汇读书周报》 1994.06

略论杜甫诗学与中国文化精神,《文艺理论研究》 1994.05

(《唐代文学研究年鉴》 19951996合辑,广西师大出版社1997年版,《唐代文学研究论著辑要》19902000年广西师大出版社2001年版)

论两汉乐府诗歌中所体现的人性精神,《齐鲁学刊》 1994.05

(《鹅湖》 1995年、《北京大学学报》1995.04摘载)

史实、史识与良知;《东方》 1994.05、《上海文化》1994.05

陈寅恪守老僧之旧义诗文释证,(载《学术集林》第十卷)上海远东出版社 1994

一切诚念终当相遇(散文随笔),《收获》 1994.06

与友人谈陈寅恪先生(陈寅恪研究之一),《文艺理论研究》 1995.01

论陶渊明对儒家德性之学传统的体认(载《中国诗学》第四期)

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5

寒柳诗的境界,《学术月刊》 1995.05

学贯中西的选堂先生,《上海文化》 1995.01

夏承焘与义理学,《社会科学报》 1995.10.12

饶宗颐其人,《东方》 1995.03

饶宗颐与香港的因缘,《学人》第八期江苏文艺出版社 1995

陈寅恪与《〈长恨歌〉笺证》,《上海社会科学报》 1995.06.19

存在感受与学术境界:论陈寅恪先生的学术性格及其学术思想,《上海文化》1995.06.(获 94-95上海市社科优秀论文二等奖)

熊十力的孤往精神,《上海社会科学报》 1995.08.10

从《十力语要》看熊十力哲学的学术性格,《华东师大学报》 1996.06

略论屈陶杜苏的相通境界,《安徽师大学报》 1996.06

陈思赠弟与曹魏政权的文化品质,《中国文化月刊》 1996.03

饶宗颐的治学态度与方法,《中国文化》第十二期 1996

《文化苦旅》偶评,《文艺理论研究》 1996.01

我的音乐经验(散文随笔),《音乐爱好者》 1996

香江书简──关于知识人的思考(散文随笔),《作品》 1996.07

也说“绿阴”与“初夏”,(散文随笔),《文汇读书周报》 1996.06

《柳如是别传》的撰述主旨群说辨证,《文艺理论研究》 1997.03

是以诗证史还是借诗造史:高阳解诗的研究,《学术月刊》 1997

从凤城到佛水山庄──从《柳如是别传》看地点考证在诗文释证中的方法与意义,《上海学术季刊》 1997.02

唐宋诗的世界,《东方文化》 1997.04

与友人论王国维书,《东方文化》 1997#6

说“衣”(古典文学札记一则)(散文随笔),《散文》 1997.02

江南儿女生颜色(散文随笔),《古典文学知识》 1997.02

从文化角度看电视(散文随笔),《上海电视》 1997.01

一个现代文化之谜(散文随笔),《解放日报》 1997

郁达夫与弘一法师(散文随笔),《解放日报》 1997

用身体来理解(散文随笔),《解放日报》 1997

湖畔居的那一片夕阳(散文随笔),《解放日报》 1997

哀妇人孺子而嘉妇人(散文随笔),《解放日报》 1997

悲欣交集(散文随笔),《解放日报》 1997.03.25

虞山行(散文随笔),《明报》 1997.09.13

思想史家的文学研究:徐复观《中国文学史论集》《续篇》读后,(载《徐复观与中国文化》)湖北人民 1998

学问世界和生命世界互为体用:王元化近年来的学术思想脉络《文汇报》 1998.04.24

百年蕴蓄的文化尊严:《释中国》编后,《文汇读书周报》 1998.05.16

释陈寅恪古典今事解(载《学术集林》第十五卷)上海远东出版社 1999

(获 97-98上海市社科优秀论文三等奖)

陈寅恪与钱钟书:一个隐含的诗学范式之争,《华东师大学报》 1998.02,(《新华文摘》1998#5摘载)

二十世纪中国诗学研究的五个传统,《文艺理论研究》 1998.02

从理性化到“陈寅恪现象”,《华东师大学报》 1998.05

《台湾书简》(一~五)(散文随笔),《文汇读书周报》 1998.122000.01

《文心雕龙》讲疏,《文艺理论研究》 1999.05

吹万楼头的古香馀烬(散文随笔),《文汇读书周报》 1999

出新何术得陈推: 1999古代文论保定年会感言,《文艺理论研究》2000.02

论春秋称诗的文化史意蕴,《社会科学家》 2000.05

散原论诗诗二首释证,《华东师大学报》 2000.06

义宁陈氏之“变”论,《文汇读书周报》 2000.11.04

徐珂的痛呻放言(散文随笔),《文汇读书周报》 2000.07.01

何为新“父范”,(散文随笔),《创意》 2000.03

徐珂的痛呻放言(散文随笔),《文汇读书周报》 2000.07.01

何为新“父范”,(散文随笔),《创意》 2000.03

唐宋诗之争:陈衍诗学的近代转义,(载《古代文学理论研究》丛刊第十九辑)

华东师大出版社 2001

多元现代性如何可能,《思想与文化》第一期,华东师大出版社 2001

陈寅恪为何写《柳如是别传》,《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1.04.09

二十世纪中国文化的经典叙事,《南方周末》 2001.04.05

关于知识人与二十一世纪,《南方周末》 2001.09.13

当代思想史的脚注,《南方周末》 2001.08.16

再论文学上海,《文汇读书周报》 2001.12.29

中国文学的现代性问题论纲(载《思想与文化〈一〉》)华东师大出版社 2001.09

略说古代荆洲的龙舟,《江汉论坛》 2001.06

二十世纪中国文化的经典叙事,《南方周末(读书版)》 2001.04.05

什么是诗文考证的正路?,《社会科学》 2003.05

文化意识的自觉与上海城市精神,《中文自学指导》 2003.03

大学文化与古典文学,《文艺理论研究》 2003.03

从自主性原则看传统思想与现代价值结合,《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2003.01

读《庄》、《选》札记,(《施蛰存纪念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3.11

对五四的回应、对革命的和解:梁实秋、宗白华、朱光潜合论(《徐中玉纪念文集》),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11

20世纪中国诗学史小言,《社会科学家》2003.03

现代性的普遍依据,《思想与文化》 2003.02

远行回家的中国经典,《文汇报》 2003.03.14

春夜影话,《文汇报》 2003.04.06

*我欠晚清太多,《文汇报》2003.06.13

*层峦叠嶂的林毓生,《台湾联合报》2003.03.18

*非点留下的政治文明遗产,《社会科学报》2003.06

*问道于百年学术,《文汇读书周报》2003.06.06

专著:

中国诗学之精神,江西人民出版社 1991,(获 1991年度华东地区优秀理论著作一等奖)

万川之月:中国山水诗的心灵界,北京三联、台北锦锈 1992

书生情缘,(有关古典新义的读书札记以及文艺评论)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3/9月,

灵根与情种:先秦文学思想研究,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1994

文心雕龙综览(参编,专书简介部分),上海书店 1995

饶宗颐学记,香港教育图书公司 1996(获香港大学毕业同学会 94年度奖学金)

澄心论萃(编纂),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6

宋诗精华(参编),广西大学出版社 1996

中国思想史话,(与韩亚成、李瑞明合著),黄山书社 1997

小琉球漫志(清人朱筠园著,白话文翻译),台湾前卫出版社 1997

文化江南札记,浙江摄影 1998

释中国(主编),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8

大海与众沤──熊十力文萃(编篡),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8

大学活叶文库(第 4辑),华东师大出版社1998

固庵文录(编校),辽宁教育出版社 1998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自学考试指要〔参编、统稿〕,华东师大出版社 1999

跨过的岁月:王元化画传,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0

饶宗颐学述(与李瑞明共同整理),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0

中国名胜旧影(撰文),浙江摄影 2000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自学考试指要〔参编、统稿〕,华东师大出版社 2000

大学活叶文库(第 13辑),华东师大出版社2000

古代散文集粹(与李瑞明、秦蓁合编),上海科技教育出 2000

庆祝王元化教授八十岁论文集(执行主编),华东师大出版社 2001

(《新民晚报》连载 2000125日~39日)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丛刊,执行主编),华东师大出版社 2001

宋代诗歌评点(与秦蓁、许静、王少梅合著),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1

中国学术大辞典(参著),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2001

近代上海文学系年初编,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7

個人主要著作有:

《靈根與情種:先秦文學思想研究》(南昌:百花洲文藝1994);《文選講讀》上海:華東師大,2005);《近代上海詩歌系年初編》上海:上海教育2003);《詩與文化心靈》(北京:中華書局,2006);《文化的認同》合肥:安徽教育2008。編著《釋中國》、《江南女性別集叢刊》《國學名著講讀系列叢書》等多種。在中國詩學、近代學術史、儒家思想及文學批評等方面,發表論文《從儒家思想論屈陶杜蘇的相通境界》、《論屈子之自沉心事及其文化意蘊》、《釋陳寅恪古典今事的解詩方法》、《重建中國文學的思想世界如何可能》、《中國文論的正名》、《中國文學與歷史上的江南認同》等多篇。曾獲2006年度寶鋼全國優秀教師獎。《江南女性別集初編》獲2008 年度全国优秀古籍图书一等奖。主编教材《国学經典專書講讀系列》及主授同名课程被評為“国家精品课程”(2010)。

发表论文:

真隐士的看不见与道家是一个零?《北京大学学报》,20104《新华文摘》2010,第十五期摘编

江南再发现:中国历史与文学中的江南认同;《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二期

江南再发现:中国历史与文学中的江南认同(续);《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四期

如何解決美與真二分的難題;《文藝理論研究》2011第四期

通津萬載、彌綸萬象的中國文論大典;古代文學理論研究,第三十二輯

出版专著(含编著、译著):

《文化的认同》;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

《诗与文化心灵》;中华书局,2006

《唐诗二十讲》;华夏出版社,2009

《楚辞二十讲》;华夏出版社,2009

《江南女性别集初编》;黄山书社,2008

《江南女性别集二编》;黄山书社2010

获省部级奖励情况:

《国学专书系列讲读》;国家精品课程,2010

《江南女性别集初编》;获2009年度全国古籍整理出版一等奖,2009

《江南女性别集初编;》2008年度华东地区古籍整理一等奖,2009

获课题情况:

《中国文化意象的再生产研究》,教育部重点文科研究基地重大课题;2008

《女性、家族、地方:江南文学文献》,教育部九八五高校重点研究项目;2008

《江南中文论坛》,上海市文化发展基金会项目;2010

在海外发表演讲、报告情况:

《君子成人之美:中国文化的一个特点》;德国汉堡大学孔子学院; 2008.10.21.

《妙谛法身:中国艺术的一个特点》;20081026日,德国汉堡国际传媒艺术与新媒体学院

《中国诗的文化意象》;20081217日,香港城市大学

《中华核心价值与现代工商社会》;2009222日,马六甲华商总会、培风校友会

《略说文化意象的诗学》;2009418日,高雄师范大学经学研究所

《茶与中国文化心灵》;2010.06.20,加拿大爱德蒙顿孔子学院

主办国际性重大会议情况:

会议

会议名称:从江南看中国;华东师范大学,201012

講演

《富春江的文化意象與富春山居圖》;2011.11.01.臺灣;臺灣大學

《從嚴子陵到黃公望》;2011.10.11臺灣;中央大學

《從文學與歷史看傳統中國的江南認同》2011.10.17.臺灣;成功大學

《唐宋詩轉型的新認識》2011.20.24.臺灣;中山大學

《唐宋詩學與中國美典》2011.11.14臺灣;清華大學

《富春江的文化意象的詮釋史》2011.11.29.臺灣;中正大學

《化山水為園林:從嚴子陵到黃公望》2011.12.05.臺灣;暨南國際大學

《從文學與歷史看傳統中國的江南認同》2011.12.10.臺灣;逢甲大學

《中國詩與中國文化意象》2011.12.09. 臺灣;政治大學

《中國詩與中國文化意象》2011.11.23. 臺灣;新竹教育大學

《人才、人的素质、人权与人心:我的美国文化观察》2011.02.18. 上海;华东理工学院

《翻过刀锋的阅读:略谈理解中国文化的方法》2011.03.15.杭州;中國美術學院

《域外的苏杭:西方及东亚近代游记与汉文学中的苏杭意象》;2011.03.16.杭州;中國美術學院

講學

客座教授一學期;2011.08.01.2012.01.30.臺灣;中央大學

在臺灣的學術交流情況:

多元化的經典詮釋:第三屆人文化成國際學術研討會;從嚴子陵到黃公望:富春江文化意象的詮釋;2011.11.06.-2011.11.06.臺灣花蓮;東華大學中文系

中國詩學的新境界;唐宋詩學與中國美典2011.11.18.-2011.11.19.臺灣臺中;東海大學文學院

世變與中國知識分子學術研討會;發表論文《從王夫之“踐身心之則”看中國知識人回應世變的方式》;2011.09.30. 臺灣桃園;中央大學中文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