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青
研究方向
中国诗学汉魏六朝文学和批评
学术成果
一、著作与整理
《三曹集(《传世藏书》之一)》(点校);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5 版
《鲍照集(《传世藏书》之一)》(点校);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5 版
《玉台新咏(《传世藏书》之一)》(点校);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5 版
《中国诗学》第二卷(合著);东方出版中心;1999年版(获十二届中国图书奖)
《中国诗学史(魏晋南北朝卷)》(合撰);鹭江出版社;2002年版(《中国诗学史》系陈伯海、蒋哲伦主编‚获2002—2003年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二等奖)
《南朝宫体诗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7月版
二、选编
《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参预撰写);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版
《中国文坛掌故事典》(参预撰写);上海辞书出版社;1993年版
《中国十大散文流派·桐城派》(选注);湖南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主要撰稿人);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
《现代作家书信集珍》(参预撰写说明文字);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9年版
《中国古代文学(对外汉语专业本科教材)》(参预撰写);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
《唐诗精读》(合作);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三、论文
《孔子——古典主义美学的奠基人》;《上海教育学院学报》;1986年2期
《论司马迁、班固经济观之歧异及其思考》;《上海大学学报》;1987年2期
《读〈文心雕龙·定势〉札记》;《上海教育学院学报》;1987年3期(《文心雕龙综览》摘编‚上海书店1995年版)
《曲水流觞话“上巳”》;《中文自修》;1991年1期
《借物明志 婉转蕴蓄——骆宾王〈在狱咏蝉〉赏析》;《中文自修》;1992年6期
《循循善诱 劝勉后学——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评析》;《中文自修》;1992年6期
《山水之美与生命意识》;《中文自修》;1993年3期
《略论怨愤说的贡献及缺陷——中国古代创作动力学的思考》;《上海大学学报》;1993年4期
《虚实交替 突出神韵》;《中学语文》;1994年3期
《恶梦醒来是早晨——评孙因的〈恶梦〉》;《儿童文学研究》;1994年5期
《且向花间留晚照——宋祁〈玉楼春〉赏析》;《中文自修》;1995年10期
《从赋到诗:山水诗成因初探》;《中州学刊》;1994年2期(本文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1994年——1995年)论文三等奖)
《“文章且须放荡”辨——兼与某些说法商榷》;《上海大学学报》;1994年6期
《悯时伤乱 满纸凄怆——读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中文自修》;1995年1期
《驭文之首术 谋篇之大端——中国古代创作构思论三题》;《上海大学学报》;1996年5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7年2期全文转载。)
《萧纲宫体诗初论》;《中国诗学》第五辑(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7月版)
《“淡乎寡味”吗?——玄言诗风行百年原因试析》;《中州学刊》1998年3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8年9期全文转载)
《论南朝诗学对“吟咏情性”说的改造》;《齐鲁学刊》2000年3期(《高校文科学报文摘》2000年4期摘录‚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0年11期全文转载。)
《宫体界说辨——兼论宫体诗的类型》;《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6期(《高校文科学报文摘》2001年2期摘录)
《中古诗学分期论》;《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5期(《高校文科学报文摘》2002年6期摘录)
《论玄言诗对陶诗的影响》;《中国诗学》第八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6月版)
《论体物潮流对宫体诗成形的影响》;《上海大学学报》2004年4期
《论宫体诗的审美机制》;《南京师大文学院学报》2004年4期(又见赵敏俐、佐藤利行主编《中国中古文学研究》‚学苑出版社2005年版)
《二十世纪宫体诗研究述略》;《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研究丛刊》第22辑‚华东师大出版社2004年版
《观赏性:宫体诗的基本特质》;《学术月刊》2005年4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论点摘录‚日期待查。)
《“自赎”说质疑—与闻一多先生商榷》;《中文自学指导》2005年3期
《王运熙先生的学术道路和治学风格》;《王运熙先生八十华诞纪念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版
《人物形象描写:宫体诗在诗歌艺术上的新贡献》;《天府新论》2005年5期
《文章放荡论与南朝社会的新变化》;《韩国中国文学理论学会2005年夏季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宫体诗渊源论二题》;《上海大学学报》2006年3期
《尼采美学的非理性特征》;《中文自学指导》2006年4期
《南朝宫体诗分期论》;《中国韵文学刊》2006年3期
《文心雕龙诗学体系论》;《追求科学与创新—复旦大学第二届中国文论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中国文联出版社2006年版
《论宫体诗的思想倾向》;《学术探索》2008年3期
《佛教与宫体诗关系新探》;《学术月刊》2008年7期(《新华文摘》2008年19期论点摘编、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9年2期全文转载。)
《〈思旧赋〉中的行程路线及作者心态》;《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8年3期
《萧纲年谱简编》;《中国文学研究》十二辑;中国文联出版社2008年版
《如何处理“下一课”》;《中学语文教学》2009年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