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梦(1974-):祖籍成都,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通讯地址:上海东川路500号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200241
电子邮箱:lidanmeng@189.cn
基本简历
1993.9—1997.7 就读于复旦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
2000.9—2006.7 于复旦大学中文系硕博连读,师从陈思和教授,获文学博士学位
1997.8—2006.10 就职于上海某出版社,先后担任编辑、社长助理、副社长
2006.11至今执教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2008年 破格晋升副教授
2013年 晋升教授
研究方向
地域文学与文化关系研究
中国乡土文学研究
中国现当代经典作家、文学流派及思潮研究
学术兼职及获奖
2013年,以《现代中原“化石”》一文获得第二届唐弢全国青年文学研究奖第一名
2013年,上海社科课题“现代化进程中文学乡土想像的话语突围与主体建构”结项鉴定优秀
2012年,被聘为中国现代文学馆客座研究员
2007年9月,入选《南方文坛》“今日批评家”
2005年2月,入选《上海文学》“青年批评家”
2007年10月,获得华东师范大学第七届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奖赛一等奖
2006年11月至今,多次获得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奖
科研项目
201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中原文化与20世纪河南文学
2008年度上海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现代化进程中文学乡土的话语变迁与主体建构
发表成果
1. 专著
《现代文学乡土的话语突围与主体建构》,武汉大学出版社2013年
《远方的神话》,武汉大学出版社2013年
《文学返乡之路》,现代出版社2011年
《“文学豫军”的主体精神图像》,春风文艺出版社2007年
《欲望的语言实践》,郑州大学出版社2007年
2. 编著
《新世纪小说大系2001-2010 乡土卷》,上海文艺出版社,2014年
3. 主要论文
《文化的行动观:闻一多的“格律”政治》,《文艺研究》2014年5期
《2013短篇透视:生命与常人的竞逐——兼论当下的“文学性”精神与建构模式》,《文艺争鸣》2014年2期
《文学“乡土”的苦难话语与地方意志》,《学习与探索》2013年11期
《文学乡土的历史书写与地方意志》,《文艺研究》2013年10期
《当文化遭遇政治:闻一多的“格律”化生存选择》,《文艺争鸣》2013年10期
(* 该文被《新华文摘》2014年4期转载)
《文学“乡土”的地方精神——以“中原突破”为例》,《当代文坛》2013年5期
(* 该文被《新华文摘》2013年23期作了论点摘编)
《作为认同构造的现代文学“乡土”》,《南方文坛》2013年3期
《“非虚构”之“非”》,《小说评论》2013年3期
(* 该文被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9年6期全文转载)
《成长的阵痛与后成长的困惑》,《文艺报》2013年8月7日
《流动、衍生的文学“乡土”》,《南方文坛》2012年6期
《现代中原“化石”》,《小说评论》2012年4期
(* 该文获得第二届唐弢全国青年文学研究奖第一名)
《社会主义文学“劳模”》,《南方文坛》2012年1期
《红柯的〈生命树〉:远方的神话》,《文艺争鸣》2011年7期
《文学“乡土”的现代考证》,《文艺理论研究》2011年1期
《张悦然的“文学性”》,《南方文坛》2011年1期
《文学史客观书写的可能性》,《中州学刊》2011年2期
《文化批评的迷思》,《艺术广角》2011年5期
《非虚构的“中国”》,《文学报》2011年12月5日
《浪漫的陷落与挣扎——论棉棉的〈糖〉》,《文艺争鸣》2011年2期
《“侨民文学”与“异域情调”——关于鲁迅的乡土文论与乡土小说》,《南方文坛》,2010年5期
《论张宇的“转型”》,《中国作家》2010年11期
《面对心灵的“乡土”》,《文艺争鸣》2009年2期
(* 该文被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9年6期全文转载)
《文学的生态抉择》,《小说评论》2009年2期
《红柯中短篇小说论》,《文学评论》2008年6期
《〈倾城之恋〉的时间政治》,《南方文坛》2008年6期
《反抒情的自我抒写》,《南方文坛》2007年4期
《李佩甫论》,《文艺争鸣》2007年2期
《形式的伦理意义》,《文学评论丛刊》2007年8月
《极端化写作的命运》,《南方文坛》2006年6期
《坚硬的“单纯”》,《小说评论》2006年6期
《权利与人性的角逐》,《钟山》2006 年6期
《“中原突破”的精神内涵》,《大家》2006年6期
《“谦恭”与“沉默”—— 论刘庆邦的中短篇小说》,《山花》 2006 年 4 期
《理想主义的“欲说还休”》,《文艺报》2006 年9月5 日
《欲望的语言实践》,《文艺报》 2006年5月30日
《批判的妥协与失语》,《当代作家评论》2005年4期
《卑贱•匮乏的隐喻》,《文学评论丛刊》2005年12月
《乡土理念的嬗变与持守 : 话语 • 价值 • 权力》,《上海文学》2005年2期
《论迟子建的个体哲学》,《山花》2005年9期
《从突围到沦陷:“独语”的叙述》,《文学评论》2004年5期
《第一人称的虚拟历史》,《小说评论》 2004年1期
《敞开与囚禁:艰难的自我抒写》,《上海文学》2004 年2期
《对语言的生存性楔入与思考:词的意识流》,《作家杂志》2004 年2期
《锁链的叙述 —— 评麦城的诗》,《当代作家评论》2003 年5期
《真实的追求与局限》,《文艺争鸣》2003年1期
(* 该文被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3年3期全文转载)
《语言的反叛者与词的亡命徒 —— 论〈暗示〉》,《小说评论》2003 年4期
《苦难的立场与策略》,《山花》2002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