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生于 1967 年 9 月。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 20 世纪中国文学。
所教课程:中国现当代文学、晚清小说研究、视觉文化导论等。
其他成果:
科研项目: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2009
论文:
2011
《“1940”是如何通向“1980”的?——再论汪曾祺的意义》,文学评论,2011-06
2008
《历史开裂处的个人叙述——城乡间的女性与当代文学中个人意识的悖论》,《文学评论》 2008 年第 5 期;
左翼思潮与上海电影文化——以《神女》为例,《江西社会科学》,2008-06
2007
“涨”声想起来,谁心中明白;《中华读书报》; 2007-12
“谁”启“谁”的蒙;《文艺争鸣》; 2007-12
中国大学的自我主张;《书城》; 2007-11
爱与革命;《文汇报•文艺百家》; 2007-08
空间的生产与空间的转移;《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2007-06
大学精神的重建:中国大学的自我主张;《 21 世纪经济报道》; 2007-06
山河易如梦山河难入梦;《文汇报》; 2007-04
生命权利、另一种压迫与“文学的反抗”;《江汉大学学报》; 2007-01
预言与危机——重返“人文精神讨论”;《杭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7-01
2006
“文学”与“大东亚战争”;《读书》;
“生命权力”、“文学反抗”与文学的“先锋性”;《中华读书报》;
“现代化”的期待,还是“现代性”的忧思;《差异》;
“韦伯翻译”与中国现代性问题;《中国比较文学》;
进入“全球图景 ' 的瞬间;《文汇报》;
无法摆脱“黑洞”的思想“宇宙”—《当代知识分子遇到政治》读后;《 21 世纪经济报道》;
2005
翻译的“主题”与思想的“主体”——文学史与思想史的视角;《文艺理论研究》;
2004
" 主奴结构 " 与 " 底层 " 发声;《当代作家评论》;
文化传统与都市经验 -- 上海文化研究之反思;《文汇报•学林》;
面临双重困境的选择;《特区文学》;
阅读鲁迅的当代意义;《中文自学指导》;
视觉文化•历史记忆•中国经验;《天涯》;
" 被压迫者 " 的知识如何可能;《中国的现代性与城市知识分子》;
" 必读 " 与 " 不必读 " ;《文汇报》;
文化传统与都市经验;《杭州师范学院学报》;
译文:
危机时刻的大学精神;江苏人民出版社;
专著:
想象城市的方式;江苏人民出版社;
思想文选: 2004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张爱玲研究书系;山东画报出版社; 2004-5-1
科研项目:
现代“文学”在中国的确立——以“文学史”和“文学教育”为中心的考察;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