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志峰
发布时间:2018-05-22        浏览次数:4756

基本介绍:

吕志峰,20056月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获文学博士,副教授。

主要从事汉代出土文献语言文字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字训诂学、汉语史。已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出版专著两部,独立承担国家社科、教育部人文社科、国家语委、上海哲社等课题。

中国训诂学研究会理事,上海市语言文字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中国文字学会、上海语文学会以及上海辞书学会会员。

主讲《古代汉语》、《经典与中国传统文化》等本科生课程,《文字、词汇专题》等研究生课程。先后获得华东师大优秀任课教师奖、能达奖教金、本科教学年度贡献奖、优秀教学贡献奖、上海市教学能手等荣誉。

2016年获第二届上海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特等奖、第三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获“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

2011年以来的论著、译著、教材摘要:

1、《<孔雀东南飞>中18个“自”的意义和用法》,《语文学习》,2011年第1期

《孔雀东南飞》中18个“自”的意义和用法在中学语文界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对这些意义和用法进行了梳理辨析。

2、《东汉买地券著录、研究情况概述》,《重释文学史》(丽娃学术沙龙论丛第一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3月

买地券是汉代主要是东汉以来随葬的一种反映土地私有权及其观念的文书,是土地买卖导致所有权转移的法律凭证。作为出土实物文献,买地券基本保持了当时的原貌,可信度比较高,在汉代土地制度、经济史、语言文字等方面均有重要的史料和研究价值。对东汉时期买地券的著录和研究情况进行了简要梳理,著录方面以列表形式从发端、其他著录、赝品著录等三个方面简单介绍了东汉买地券的著录情况;研究方面则从正名、溯源、性质探讨、辨伪、作为史料之用及其他等六个方面概述了东汉买地券的研究情况,并分析其研究特点。

3、《“负”与“欠”的历时演变》,《广西社会科学》,2011年第10期

“负”表“受贷不偿”的意义中土传世文献最早见于西汉,出土文献最早见于战国后期,宋代之后口语文献中少见。“欠”表“受贷不偿”义最早见于唐代前期,元明清时期逐渐取代“负”,且一直使用至今。“欠”替换“负”主要与语言表达经济性原则、词义之间的竞争有关。

4、《东汉序宁简的分类与相关词语考释及其他》,[韩国]《汉字研究》第5辑,2011年12月

东汉序宁简是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收藏的一组祷神简牍,可以根据书写材料、书写风格、书写者等要素将其分为两组。根据分组,可以解决某些词语的解释问题,可以了解东汉相关的祷告仪式。

5、《常用汉字读本》,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8月

本书对古今字义不同、多音字、形似字、误读字等不同类型的常用汉字从读音、意义、用法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全面分析。

6、《东汉石刻砖陶等民俗性文字资料词汇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