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工作
活动回顾 | “青年写作的多重可能”青年学者班主任沙龙活动
发布时间:2024-04-02        浏览次数:10

青年写作有多少可能的空间?文学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作品?2024年3月27日,华东师范大学2023级创意写作专业青年学者班主任顾文艳老师,将文学机制中三个重要主体:出版人、作家、批评家邀至一堂,与华东师大的同学们谈论文学与写作。

作为出版人,中信出版集团副总编、中信大方总经理蔡欣老师从市场角度展开自己的分享,她期待同学们能拓展写作视野,看向传记写作、自然写作,旅行写作等亟待丰富的文本类型。青年写作关乎文学,也关乎商业,蔡老师认为,青年写作者大可以放开手脚,主动增加自己的生命体验,拥抱文化市场的各类需求,探索写作的边界。

作家赵松老师从写作和阅读两面谈论“青年写作的多重可能”,他说这两者都是比较私人化的行动,是让我们自我觉醒、自我教育的过程。从这个理解出发,写作的发生时间会非常有趣,赵老师举例,兰波18岁就写完了自己所有的诗歌,而有的作家年近60才开始写作。“在说出来和没说出来之间,在写出来和没写出来之间存在的语言,你听到了,就有可能成为一个好的读者,或者一个作者,这是很重要的起点。”

《思南文学选刊》副主编、批评家方岩老师指出,在中文系诞育的创意写作概念,从根源上属于中文式审美判断体系,只能构成写作或阅读的某一个知识类型。但在更加辽阔的文学前景中,其包含的写作知识并不足够宽广。方老师提醒同学们,要反思自我在这一学习架构里的局限性,适当打破中文系的自恋情结,将自己阅读和写作的空间向外延伸。

分享结束后,同学们就“作品的商品性与文学性发生冲突怎么办”、“纸媒是否已经衰落”等问题和老师们热烈交流,语及《萌芽》、阿列克谢耶维奇的播客频道等。



图文 | 张雲琪

审核 | 焦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