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工作
立足专业知识,厚植人文情怀——中文系学生赴绍兴研学纪实
发布时间:2023-05-06        浏览次数:11

为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作为我系人才培养的中心环节,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进一步加强实践育人工作,提高实践教学比重,422日,中文系结合本科生的人才培养情况及本科阶段学习内容,组织以本科生元化班强基班学员为主的三十多名学生赴绍兴研学。此次研学活动由中文系副系主任汤拥华教授与办公室主任曹姗姗老师组织策划,并由中文系隋源远副教授与本科教学秘书缪晶晶老师带领学生实地探访鲁迅故居、鲁迅纪念馆、沈园及陆游纪念馆等历史文化名迹,实践在课堂中所学的专业知识,厚植文化素养与家国情怀。

 


1. 探访鲁迅故居,研究周氏家史

明正德年间,会稽覆盆桥周氏始迁祖辗转定居于会稽,开枝散叶。几百年来,周氏家族历尽盛衰,正是绍兴封建大族命运的一个缩影。从盛极而衰、坠入困顿的周家闯出来的鲁迅,以其铮铮风骨和才华,呐喊出时代强音。周氏家族给予鲁迅最初的营养,也以其衰败促使他开始了变革的思考。因此,研究周氏家史,让同学们得以追本溯源,洞悉鲁迅及其作品的源流与脉络,剖释其独特的精神内涵。

 


2.研学鲁迅研究馆,体悟革命精神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纪念馆的入口立着鲁迅先生的雕像,配以《自嘲》中的名句,立刻使同学们在中国现代文学史课堂上所接触的鲁迅形象鲜活了起来。在纪念馆主展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南京洋务学堂到留学日本,从经历家庭破落的磨难到最终投身革命事业,鲁迅56年的生平事迹被一一展现。其中既有影响其一生的重大事件,也有水乡社戏等生活细节的再现。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做会朽的腐草……”,鲁迅对青年的热切指引无不令在场同学深受感染,在文学中体悟革命精神。

 


3.漫步沈园,参观陆游纪念馆

沈园中蕴含的历史细节频频触动着喜爱中国古代文学的同学们。“岩前聚首勿相忘。——猜古籍一”,这类有趣的谜语在沈园处处可见,引得同学们三两讨论,著名的《钗头凤》碑也让同学们长久驻足观赏,令人感叹即使是熟悉的史料,实地寻访一番过后也会有别样的感受。之后,同学们参观了陆游纪念馆,通过对陆游的手迹、碑刻和拓片等史料的研读,对这位爱国词人的认识更进一步。

 

此次绍兴之行立足专业知识,既将文学史的课堂拓展到了实地,鼓励同学们对历史材料展开研读,又促使着同学们从熟悉的历史文化人物身上窥见自身的理想信念追求,厚植中文系学子的人文情怀。

 


研学感想

这次绍兴之旅让我期待已久,上午我们参观了鲁迅故里,作为著名文化景区,故里中保留了他的故居,他的祖宅,他的三味书屋,他的百草园,还有很多与鲁迅相关的古老建筑,是原汁原味解读鲁迅作品,感受鲁迅当年生活情境的场所,让我们对于鲁迅的作品与生活背景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参观完鲁迅纪念馆,我更加感到鲁迅作为民族脊梁,其呐喊至今仍振聋发聩。下午我们去到沈园,好像回到了陆游和唐琬写作钗头凤的现场,正是这段故事使沈园成名几千年。陆游作为南宋著名爱国主义诗人,也给我们以很大思想启迪。

——2021级中文系元化班学员  左嘉怡


走进鲁迅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高大威严的鲁迅雕像,雕像旁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大字。这句话正是鲁迅先生的精神写照。纪念馆内陈列了大量鲁迅生前使用的实物、手稿、照片、书信等展品,展示了鲁迅在南京、日本、绍兴、北京、厦门、广州、上海等地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这样一句话:“只要我还活着,就要拿起笔,去回敬他们的手枪。”鲁迅先生用他的文字和思想,为中国革命和民族解放事业做出了不朽的贡献。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也是我们永远的精神领袖。向勇猛坚韧的革命战士鲁迅先生致敬!

——2020级中文系元化班学员  陈玉婷

 

自从疫情之后,很久没有参加过这种游学活动了。这次绍兴之旅,让人很是欣喜。我们在鲁迅故居、沈园里感受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在镜湖湿地公园深吸清新的空气,在街头小巷品尝特色的美食……可惜一天的时间太短,难以领略绍兴全部的魅力!

——2021级中文系强基班学员  李卓锐

 

绍兴是一座文脉悠久的城市,走在绍兴的小巷中很能感受到这一点。在这次游学过程中,鲁迅先生笔下的百草园与三味书屋、茴香豆都有了形象,文学作品中描写的乌篷船摇摇晃晃地从身边的小河中经过。四月中旬的沈园充满了错落有致的绿,让人心旷神怡。园中的《钗头凤》碑刻、陆游飘逸精彩的书法、别致的牌匾都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2020级中文系强基班学员  吴思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