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工作
交换生心得之九: 东京四月:永留心间的风景
发布时间:2018-09-13        浏览次数:157

  东京四月:永留心间的风景

 

陈泽娅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2016级硕士研究生

20183月至8月赴日本一桥大学交换学习

 

在去年10月中旬得知自己获得了赴日本东京一桥大学交换的机会时,我的内心充满了感激和欣喜。感激的是,中文系能给我这样一次宝贵的外出交换的机会,欣喜的是,自己能以求学而非旅游的身份去往日本。

                                                                   ——题记

 

326日的下午,当我与师门同胞芷初坐在东京都小平市宿舍区外的一家小店里,望着满是片假名的菜单点菜时,我才真真实实地意识到,自己已经踏上了一片陌生的土地,开始了自己人生第一次可能也是唯一一次出国交换学习之路。

一桥大学大门

一桥大学前的樱花大道

 

一桥大学校园

 

326日至86日,我的生活、学习重心随着时间推移在不断变化、调整,这让我每一个月都得以充实度过,也让四个月余的时间显得很是匆匆。刚来的第一个月,主要是适应日本的学习、生活环境。从宿舍入住到学校开学之间,有半个月的时间,用于参加宿舍管理部门、学校国际教育部门所开展的各种介绍性的讲座、说明会,以及专为新生入学举办的一些庆祝活动。辗转于学校、宿舍参加这些活动的同时,我们也顺势而为地探索着日本的生活方式,为新学期做准备。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就发现,日本人做事真的相当严谨、有规矩。比如说买了自行车要登记上报市役所(也就是国内的公安管理部门);宿舍钥匙不小心弄丢,需要赔偿将近两千元人民币;扔垃圾的时候,面前可能会有并排的五个垃圾箱让你去分类丢弃;学校、宿舍和社会与你沟通联系的方式,除了电子邮箱,还必定有个实体信箱,需要你定期检查等等。他们的认真细致,虽然某些时候给外国人造成了一些繁琐不便,但让整个社会变得井然有序。而我,也因之十分幸运地收获了一次规律也自律、于平淡日常中见乐趣的异国生活体验。第一个月的后半月里,我们开学了,学校有专为外国留学生、交换学生开设的日本语教育课程,学院里也开设了专业课、演习会(也就是大家常说的“ゼミ”),我们和普通的日本新生一样,在一周试听之后提交了自己的选修课表。

 

樱花与郁金香

 

第二个月在进入新学期的学习状态后,便是在课堂中摸索学习方式、把握学习节奏。这四月里,我的生活、学习、研究处于纯日语环境中,而赴日时自身的日语只勉强达到N2水平,在日语的听、说方面也很欠缺,因此差不多用了将近一月的时间,才真正适应当地的语言环境。正因如此,在日期间,除了旁听演习会、去图书馆查阅资料,我还选修了许多日语课程。早就听闻一桥的日语国际教育在全日本处于领先的地位,一学期下来,确实受益匪浅。与在国内学习日语不同,一桥的这些日语课老师,不会以一种应试的态度去教授日语,也不会过于追求知识点的全面,而是以“如何让外国学生最有效地使用日语”的心态,挑选一些很重要很关键的学习点促进学生的理解掌握。比如有的老师挑选出日本学术论文中最常用的一些表现主张、观点的句式和语法条目,让学生在写作中区别这些句式和语法的使用语境,更深入地理解日本学术论文的表达方式;比如老师让学生组成调查小组,针对一个所关注的日本社会现象议题,去实地调查、搜集资料,在进一步研究中撰写报告,形成PPT汇报;还比如专教语法的老师,挑选出在日本人生活中最早学到却也最容易出错的语法内容,如“”、“”、“している”、使役被动形态的使用等等,细致深入到语言学层面地来告诉我们个中区别。在课堂互动和课后练习中,不仅学到了知识,提高了日语听、说的水平,也在不下20篇大大小小的写作训练和反复修改中初步锻炼出了我的日语写作能力。

目黑川夜樱

 

第三、第四个月,在真正适应了语言环境,课程学习也渐入平稳之后,我在开始更重视课外的专业学习和科研。这段时间里,我和朋友常跑去位于千代田区的日本国家图书馆(即“国立国会図書館”)查阅资料,也有幸看到了同在一处的首相府和众议院。我是研二的学生,3月份在华师大进行了硕士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倾听了系里各位老师们的意见后,携带着自己的问题意识来到了日本。我的硕士毕业论文关注的是伪满洲国时期一位殖民地作家的文学语言问题,与日本有比较密切的联系,这个课题在国内的研究成果不是很多,相关史料也有所欠缺。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桥的学术环境和学术资源为我的研究提供了很多帮助。首先是言语社会研究科有好几个博士学姐及同届,都从事着伪满洲国相关课题的研究,与我的兴趣点比较相近,通过了解她们的研究情况,我给自己的研究课题做出了更好的定位;其次我找到了一些与我研究方向相关的重要学术论文,还有一些我想要了解、但国内少人问津的研究领域,日本学界已产生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比如日本已有不少学者对伪满洲国的语言政策做了详细的考证和介绍(一桥大学言语社会研究科的安田敏朗先生即是其中之一),这对我了解伪满洲国语言环境的具体情况有极大的帮助。而我赴日之前就想寻找的1940年代伪满洲国期刊杂志《满洲国语》,在国内尚未公开,正巧近两年在日本学界公开出版了。一桥的研修环境、老师提供的学术思想资源、同学间的交流互动以及图书馆的宝贵资源,在学术研究上给予了我许许多多的支援。也想说,真正学习语言的方式,应该是“使用它”,在这一过程中我的日语水平也在不断进步。

周三晚上的日语交流会合照

除了学习、研究,我的交换生活也因其他色彩的填充而变得格外美丽。值得一提的是宿舍生活。我住的是5人共住的“共有室”,也就是多人套间宿舍,每个人拥有一个独立房间,共享客厅、厨房、卫生间和浴室。良好的宿舍条件使我形成了一套健康、规律的生活方式。在日本的四个月里,我习惯了放学后逛一次超市,买各种食材、食物放入冰箱,安排好自己的一日三餐;也习惯了一周两到三次在夜晚围绕宿舍跑圈,偶尔能碰见同在跑步的活泼的同班同学——一个比利时小伙子。我的CA(由日本学生担任的宿舍管理人员,相当于宿舍长)光酱才大二,却很尽职尽责,对宿舍的公共事务很是关切。刚开学就给我们准备小甜点,带领我们参加宿舍的活动,对我们这些来自异国他乡的室友,也提供了很多帮助。新加坡室友嘉玲的父亲是个华人,因此她也会说一点汉语。她也是半年交换生,几乎每周都给自己安排了丰富的游玩活动,但也不忘带我去找便宜的大超市、好吃的小餐馆。宿舍的客厅和厨房,是开party的好去处,四个月里,我参加过宿舍举办的party,也和来自中国的朋友们在大厨房里放着音乐做过自制火锅餐。另一边,宿舍管理处プラザ从来不放过任何一个值得庆祝的日子,他们为我们准备了诸多活动,提供小吃、饮品和热情的表演。

 

国立国会图书馆

国立国会图书馆

 

魔性的日语课堂

 

宿舍区活动饮食

 

前往花火大会的人们

 

 

宿舍自制小火锅

 

跟日本人交谈最多的地方,或许是在每周三晚在宿舍区举办的日语交流会上。东京的每个市每个区里,一般都会有国际交流处,有老年日本人志愿者,来于帮助外国人学习日语、了解日本文化。我所参加的日语交流会,便是宿舍所在的小平市里老年志愿者组织的一次常规活动。每个月象征性地交十几元人民币,将自己的个人信息、日语水平和在日期间的学习愿望登记下来,老人们会根据报名者的实际情况,为其分配老师,在交流、学习中促进参加者日语水平的提高。但不止如此,碰上节日活动,老人们也会在教室里或者户外举办活动,让我们更深入了解日本的文化,我就是在这个时候,了解了日本儿童节、七夕节的风俗。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老龄化非常严重的国家,在街上随处能看到老人,而交流会是我真正接触他们的地方。这些老爷爷、老奶奶,大多数是6070岁的独居老人,但他们身体依旧健朗,生活经历也十分丰富。指导我的山本老人曾去加拿大、澳大利亚生活过多年;另一位则到过中国湖南湘潭附近的攸县考察地理、绘制地图。新来的志愿者爷爷,谈到他与病后初愈的老伴去西班牙朝圣,在朝圣路上每天从早到晚地走路,长达一月之久,刚刚才从西班牙归来;交流会的一位老年管理者,工作日里仍然奋斗在工作岗位,在休息时间里则以志愿者身份发挥自己的光和热。这些老人家,受过良好的教育,有很高的文化素养,视野相当开阔。尽管如今年事已高,却仍独立、自立地生活,还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别人也充实自己,这一点让我们无比钦佩。

 

 

宿舍活动

宿舍活动区的表演活动

最后的最后,我想说,我很庆幸自己是春天来到日本。从春到夏,我的交流求学,以樱花开始,以花火结尾。到东京的第一周,正是关东地区樱花烂漫之际。位于国立市的一桥大学通学路上,马路两侧有高大的樱花树,满开的樱花重叠于枝头,阳光从缝隙中穿过,洒在樱花树下的郁金香花瓣上。金黄、粉色、大红,浓郁的郁金香色配着清淡的樱花粉,很特别。樱花树下、大道旁,远远近近能看到,人们坐在垫子上吃喝、谈天。我们特意跑去目黑川欣赏夜樱,一排排灯笼映入眼帘,桥下是河水浅浅流淌,与樱花相映成趣。四月初,依旧是在通学路上,我们目睹了樱花的凋零。那时风一吹过,总引得花瓣漫天,是美丽的樱吹雪。到了7月末,我们参加了东京都内规模最大的一场花火大会,即足立区花火大会。这是场有几十万人参加的全民盛会。我们跟着人潮涌出电车站,涌向荒川敷河岸。在途经的小巷里看到各色小摊,卖着专门为花火大会准备的小吃饮品。参加者总是结伴而来,他们可能是情侣、夫妻,也可能是家人、朋友。无论男女老少,都喜着浴衣。到了河岸,沿河几千米,满眼都是人。在这儿,大家从傍晚等到夜幕最终降临,都是在等待着、期盼着那一场绚丽的花火演出。日本人真的很爱过节,也很注重过节,他们也常常在一个季节到来时,以各种各样的活动表示欢迎和喜悦。日本人对节日的庆祝从不悖于传统,他们会小心翼翼地保存住节日的那一份仪式感,使其不至流失于现代社会的消费洪流,表现出了对传统文化的用心守护。这是日本的风俗文化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地方。

我不是真正的日漫迷、日剧迷,虽然学习着日语,但我对日本的了解远不及那些喜欢着日本、受日本文化熏陶已久的同龄人。所以不妨说,我对日本的真正了解,是从这一次为期四月的“旅途”开始的。此次稍有遗憾的是,由于日语能力有限,我没能对日本的生活、学习有更为深入的体会。但我明白从今而后,我的日语学习和对日本文化的了解,将与掺杂着回忆的、有温度的、沉甸甸的厚重的甜蜜相伴而行。东京四月的短暂旅途,给我留下了许许多多回忆和感动。至今,我犹记得上学路上,黄黑相间的信号杆伴随着警报声缓缓落下的场景;记得放学骑自行车回宿舍时,汽车司机在不远处点点头,礼貌地让我先行的场景;也记得搭乘电车的乘客在车厢里聚精会神地看报看书的场景。这都是永存我心间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