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工作
第二届“仲夏诗语”诗歌创作比赛颁奖典礼暨原创诗歌交流分享会成功举行
发布时间:2017-11-12        浏览次数:246

 

20171110日下午13时,华东师范大学第二届“仲夏诗语”诗歌创作比赛颁奖典礼暨原创诗歌交流分享会在闵行校区文史哲楼4108会议室成功举行。该活动由校语言工作委员会(教务处)主办,中文系揽月词社、夏雨诗社、雅社联合承办,受到了广泛关注。参与面遍及全校,参赛者除中文系本科生、研究生外,不乏来自其他院系的教师与学生。

 

     

 

出席本次颁奖典礼的有:华东师范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徐世猛老师、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党委副书记王志老师、副系主任吕志峰老师、办公室主任徐燕婷老师、各位获奖选手及其亲友团。

 

   

 

首先,华东师范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徐世猛老师对本次活动的顺利召开表示祝贺。感谢和支持中文系围绕此次活动所展开的各项工作,并对该诗歌创作比赛在未来的进一步发展和扩大表示了衷心的祝愿。

 

随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副系主任吕志峰老师致辞。吕老师结合古代汉语课上诗词格律的的教学经验,谦称自己是纸上谈兵,故有些心怯,说是来学习的。他指出,诗词及其创作往往丰富着人——不仅是生活之趣,同时亦支撑着我们。吕老师对学校方面所给予的支持表达了感谢,并表示今后系里可逐渐开展更大规模的类似赛事。

 

   

 

接下来,主持人徐燕婷老师全面回顾了“仲夏诗语”创作比赛的开展始末。而本次诗歌交流分享会的举行正呼应了比赛举办的初衷,真正为热爱诗词的同学提供欢乐和谐的创作氛围。如此,能与志同道合者相互促发,不失为生活学习中一份宝贵的舒惬。较之第一届的比赛,本次征稿对诗歌格律有所要求,这对非本系的同学来说可能存在一定困难,但可喜的是,仍有一些来自理科院系的选手热情参与,并获得奖项。

 

随即进入颁奖环节。由系党委副书记王志老师宣布获奖名单,到场嘉宾为获奖选手颁奖。王志老师为获得三等奖的周详、张雨帆、王洁松、杜震宇六位选手颁奖。吕志峰老师为获得二等奖的汪逸苗、邵康慧、巫毓、张晓磊四位选手颁奖。最后,由徐世猛老师为获得一等奖的俞露和黄子霄两位选手颁奖。其中,张晓磊老师、周详同学、张雨帆同学、汪逸苗同学、黄子霄同学、俞露同学未能出席,各委托了其同学代领。

 

 
 

 

颁奖结束后,获奖选手们开始就各自的创作历程进行交流与分享。

 

杜震宇老师携其作品《樱桃河》,为接下来的讨论开了个好头。海外的工作经历、生科的学术背景,以及教授的职业身份,都让他显得有些不务正业。他说,文史哲楼的氛围与实验室完全不同,但正是这种跨界让他得以缓冲,在别一世界自得其乐。也许这就是华师大偏柔软的地方,而是这份柔软,总能给人以动力,从而更好地走下去。

 

     

 

邵康慧同学的七律《咏金陵》系其与室友共游南京时所偶得。她的诗词创作主要是在进入大学参加衡社后开始的,常常与同伴聚在一起交流彼此的作品,给了她很大动力。当谈及创作过程时,邵同学表示诗词创作往往能体现一个人的性情,而这也是她读诗时的乐趣之一。

 

巫毓同学说,诗词的创作关乎最接近自己心底的一份真切。《酌华之锦,丽琦之江》系其研一来到上海后所作。巴蜀氛围与魔都完全不同,而本作是她尝试着跳出小格局,为故乡而唱的一首赞诗。巫同学还表达了自己对小说创作的热情,明年或将向本校举办的第十届华语原创文学大赛投稿。

 

夏文涛同学的《咏雨花石》是在他探望老兵后的有感而发。对方沉吟往事的态度使他难忘,自觉要写些什么。系里如此鼓励创作,本次获奖可说是意外之喜。

 

王玥琳的获奖作品《漠魂》系其大二时所写,当时她正在背《长恨歌》。王同学认为诗是一种最初的审美感受,所以弥足珍贵。西北到江南,蕴含不尽故土之思。诗亦是长诗。她娓娓道来,大家静静品味。

 

 

几位带朋友前来领奖的和旁听的同学也围坐在桌边,分享了自己的想法。一位思及读书会上的温暖场景,师生纯粹因热爱而相聚,她说最开心的是能一起读诗,“我们的中文系是最好的中文系”。一位同学想起自己初中时和好友曾那样醉心于创作,而今险些忘却;以“仲夏诗语”的这个交流分享会为契机,或可重拾回来……

 

 

 

情动于衷而行于言。主持人徐燕婷老师引用《诗大序》,分享了当年读书时通过诗词创作进行自我纾解的经验,祝同学们能保持住自己的一颗诗心。并邀杜震宇老师分享了他与中文的不解之缘。杜老师说,文学可以使一个寄托,可以有很多种寄托,总之, “人还是要有点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从而与自己,与世界都达到和谐的状态。

在这样一片谈笑往来,云淡风轻之中,本次活动圆满结束。

 

 

 

通讯稿|邵康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