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工作
讲座回顾|吴子枫:上层建筑和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问题——重读阿尔都塞《论再生产》
发布时间:2022-10-17        浏览次数:86

讲座题目:上层建筑和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问题——重读阿尔都塞《论再生产》

主讲人:吴子枫(江西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 《论再生产》中文版译者)
主持人:罗  岗(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
主办单位:华东师范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院
承办单位: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讲座时间:2022年9月25日19:00
线上地点:腾讯会议

1

主讲人介绍

吴子枫,原名吴志峰,文学博士,江西师范大学“阿尔都塞与批评理论研究中心”主任,文学院教授,巴黎高师哲学系访问学者,北京大学中文系访问学者。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和西方当代理论的翻译与研究,译有利罕《文学中的城市》、萨特《什么是主体性?》、阿尔都塞《政治与历史:从马基雅维利到马克思》《论再生产》《写给非哲学家的哲学入门》等。


2

内容回顾

2022年9月25日下午7点,江西师范大学“阿尔都塞与批评理论研究中心”主任,文学院教授吴子枫老师在腾讯会议进行了题为《上层建筑和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问题:重读阿尔都塞<论再生产>》的精彩讲座。本次讲座是“华东师范大学2022年百场校级学术讲座”的第46讲,由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罗岗教授主持,校内外近300位师生在线聆听。讲座内容丰富详实,讨论气氛热烈,展现法国理论家阿尔都塞思想的多面性,深化了已有研究中对阿尔都塞的读解与思考。


首先,吴老师将《论再生产》放到阿尔都塞的思考脉络中,指出本书是阿尔都塞在马克思关于社会形态科学理论的延长线上去进行思考的。阿尔都塞不是从哲学的角度去讲历史政治,而是站在马克思所开创的历史科学的角度去讨论哲学。因此,《论再生产》是阿尔都塞对马克思主义历史科学发展和完善的一个系统性的起点,在此基础上,吴老师提出“七十年代阿尔都塞”这一概念。随着近些年阿尔都塞写于1970年代大量遗稿的整理出版,我们可以发现七十年代时期阿尔都塞写作的许多文本都是沿着《论再生产》所开启的路线,对马克思主义历史科学中的一些重要问题作出持续思考和探索。“七十年代阿尔都塞”中不仅有关于马克思主义陷入危机的宣言,更有大量关于摆脱“危机”的理论推进乃至实际政治干预的吁求,需要研究者进一步加以重视。


其次,吴老师对《论再生产》中关于生产方式即下层建筑的理论进行了周密的分析。与有些马克思主义者强调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优先性相反,阿尔都塞更强调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优先性。而这种优先性,实际上是从实践的角度提出来的:任何生产力都必须在特定的生产关系内,并在这种关系的制约下,发挥作用,所以强调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优先性,便接近于强调革命对于改良主义或“进化论”的优先性。


阿尔都塞所说的“再生产”,首先不是纯经济的再生产,也不是劳动力的再生产,而是整个社会形态的再生产,其中最为核心的是生产关系的再生产。它涉及的是资本主义稳定结构的永久化问题,也涉及这个过程中的阶级斗争问题:因为要实现这种剥削与被剥削、压迫与被压迫的关系的再生产,离不开经济的、政治的和意识形态的阶级斗争。采用“再生产”的观点作为研究视角,可以让一种静态的社会形态和共时性的社会结构,变成了动态的、在差异中重复的过程。接下来,吴老师谈到阿尔都塞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上层建筑理论的发展,阐释了阿尔都塞所提出的一套较完整的法权理论、国家理论和意识形态理论。正是法、国家、意识形态这些上层建筑,在保障着下层建筑的运行本身,并保障着下层建筑运行条件的再生产。


通过系统的梳理,吴老师向听众们呈现了一个与其他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尤其是与所谓后马克思主义者、后现代主义者之间迥然有别的阿尔都塞,尽管他提出了“过度决定”这样的概念以反对机械的经济决定论,但他从来没有放弃过“经济因素归根到底的决定作用”这个传统马克思主义观点;尽管他承认意识形态等上层建筑领域斗争的重要性,但他从来没有用意识形态批判和权力批判代替对“剥削”的分析。在讲座的最后,吴老师提到了阿尔都塞在今天的意义——当前右翼保守理论失去市场,微观权力等所谓“激进左翼理论”拥有越来越多的追随者时,阿尔都塞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超克身份政治的全新思考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