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梦想,追求卓越
——记采访蔡忠老师
迎着忙碌一周的第一缕阳光,我们的实践小组迎来了现任青浦区副区长蔡忠老师。台风“海葵”带来的一阵凉意转瞬即逝,取而代之的是今天早晨的闷热天气。即便如此,蔡老师还是不辞辛苦地特地从青浦赶来师大中山北路校区——出于他对母校的归属感以及对我们这些学弟学妹们的亲切感。同时参与我们这次采访活动的还有华东师大校团委书记潘靓老师、团委副书记陈伦杰老师,以及中文系团委书记章晶晶老师。
蔡老师从1986年开始在华师大地理系就读,并继续在硕士阶段攻读人文地理学。从入团开始,蔡老师就接触团的工作,并在毕业留校后历任学生会秘书长、校团委书记、后勤管理处处长、校区规划与建设办公室主任等职。在离开华师大进入团市委后,蔡老师又分管过社区青少年管理以及社会治安等方面的工作。回忆起那“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的时代,蔡老师谈到那时的团干部队伍实力很强,在全国都走在前列。而正是在高校团委任职期间,一方面锻炼了自己的工作能力,另一方面,能够接触到最优秀的学生,这也直接促使蔡老师对什么是“优秀”的问题进行思考,并最终促成了其对人才培养与精英教育的相关认识,以及作为具体成果而诞生的华东师大人才学院。
蔡老师曾任华东师大人才学院第一期的班主任,正是当时这样一批老师们的理想与坚持,为了培养师大自己的跨世纪人才,才有了这一持续至今已有18年的优良传统。正如蔡老师自己所说:“一个项目能够坚持十八年是很不容易的。”蔡老师坚持,一个大学的地位要体现在人才的培养上。正是本着这样“以人为本”的精神,为了给华东师大最优秀的同学们提供不输于北大、清华的教育机会,人才学院作为提升最优秀学生的平台而创立起来。谈到人才学院的教育内容,蔡老师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内容与形式是常新的,但不变的是,这不是一个集训营,由专家学者们组成的导师团队的主要任务是让这些最优秀的同学们开阔眼界,甚至有些课程也面向更多学院外的同学开放,实现资源共享。至于人才学院的教育成果,蔡老师不主张急功近利地来衡量,其真正的价值是打在这些学生人生中的烙印,随着阅历的增长,他们会逐渐感受到人才学院所带给他们的收获。在人才学院的选拔标准方面,蔡老师表示虽然时代变了,但仍然会综合考虑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组织能力、科研水平等等。而且,尽管以蔡老师的眼光来看我们这一辈,他们会发现很多不足,但他依然坚信,时代是进步的,而人才也是一代胜似一代的。对于人才学院的影响力,蔡老师认为关键不在于人为刻意的宣传,而在于一种精英的精神,一种导向的影响力。蔡老师最后把人才学院总结为坚持学院本身的精英化和学院外精英精神的感召两个方面。
面对我们关于团干部素质的提问,蔡老师首先强调了所谓“三观”,即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意义。这些在小时候觉得难以体会的东西往往在我们面临人生的重大抉择时体现出来,也因此蔡老师认为对于团干部来说,做人是最根本的。结合自己十几年前的某一次启发,蔡老师向我们介绍了他的五点人生感悟,即:超越是非的忠诚、善于合作的谦虚、提升境界的睿智、相互促进的博爱以及持之以恒的坚毅。对于团干人才的择选,蔡老师认为学习成绩一般的同学同样有机会成为团干,每个人的特长都不同。而在具体能力的培养方面,蔡老师又向我们传授了他在学习上总结的四点要素,即:基本的智力水平、良好的学习习惯、举一反三的方法和一定程度的勤奋。展望今天的团干部们,蔡老师还是本着时代进步的信念,认为如今的团干们视野更开阔,更有活力。
在大学教育已经很普及的今天,昔日身份金贵的大学生已然褪去了精英的色彩,而蔡老师认为这一方面彰显着我们国家整体教育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大学的功能也有所改变,让每个学生经过大学四年的洗礼后,不仅在技术层面,更是精神层面上得到了塑造。谈及学校的传统,蔡老师重提了自己十几年前在人才学院创建时说的一番话:“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传统,一流学校有一流学校的传统,二流学校有二流学校的传统,如果二流学校要成为一流学校,就必须改变自己的传统。”从这番话里,我们能体会到蔡老师对学校自身进一步追求卓越的期待。虽然大学生整体的精英色彩不再,但精英的责任感是永恒的,每个人都有自己对精英的定义,而对大学生来说更主要的是培养一种精英的精神,让大学生有追求卓越的意识和自我实现的责任。我们应该学着把物质放得低一点,把精神放得高一点,这样生活质量和对人生的感悟都会更进一步。
在采访的最后,蔡老师回顾了自己对团的认识。蔡老师认为团的职能主要在于两方面:思想引导,培养人才。而团工作的意义在于,共青团提供了一个平台,让我们思考生活、生命、人、学科等等,并把这些理解化为一种影响。团不是一个获取权力、获取金钱的组织,而是一种理想。即使在当下,蔡老师依然坚持团来源于青年而高于青年,其责任在于团结、引导、服务青年。
在我们普遍对团的认识越来越现实,或者说越来越实际的情况下,蔡忠老师对理想的执着不禁令我们为之动容。在采访过程中蔡老师不时谈及自己对人生、对哲理的感悟,也让我们更切身地认识到老师的寄语“创造梦想,追求卓越”,因为蔡老师本身便是在自己的人生跋涉中如是一以贯之的。这也更教育我们年轻一辈绝不能放弃理想,要始终坚持精神上的追求来鞭策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