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速递o
【暑期实践】都江堰之行
发布时间:2012-09-21        浏览次数:221

626号,我们在重庆开始做准备工作。主要是整理了一份问卷,还有便是准备了一些需要的材料及一些小奖品,有彩笔,画纸,几个书包及一些其他物品。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仔细地为孩子挑选礼物,希望小小的礼物能给他们带去点点笑声。晚上把买的铅笔削好,包好。此刻,已是晚上十一点多,一切工作准备就绪,我们满怀信心地等待着明天的征程。

27号,早早起床吃饭,赶到火车站。从重庆到成都,到都江堰,到崇义镇,到绿地土桥小学。。。到达目的地时,心情有点小激动,尤其是看到了绿地土桥小学的牌子之后。在这通往小学的途中,也出现了一些小插曲,我们在网上已经查了线路图,但毕竟对真实的路况不熟悉,我们买错过票,也做错过车。。。但最终我们还是到了,这种感觉很好很好。 找了一个小旅馆,休整一晚上,明天的工作即将开启。 

28号,早早到了小学,在巴校长的接待下,我们开始着手我们的工作。巴校长提供给我们劳技准备室,让小朋友在里面绘画。铅笔橡皮,彩笔蜡笔一齐上阵,两个小时的小小绘画比赛马上就过去了。小朋友都在认认真真地画,有的画了一片森林,希望珍爱每一棵树,爱护我们绿色的美好家园;有的画了一个美丽的公园,希望自己生活在美好的蓝天之下,生活在美丽的花园之中;有的画了一个漂亮的卡通女孩,希望自己能和她一样漂亮美丽。。。小朋友用他们自己的画笔,表达了美好的愿望。这里的小朋友给我总体的感觉是,在画笔上能够直接呈现自己想法,而在谈话时显得有点拘谨,羞羞答答。孩子可能都这样,也或许仅仅是因为我们之间不大熟悉吧。孩子总是好的,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的是纯真,也是一种希望。

之后我们采访了李校长。李校长聊了聊小学震前震后的一些具体情况:对于震后的重建,学校不管在硬件还是在软件上都有所改进,新的教学楼,操场等。课程上则增加了心里辅导类的课程以帮助孩子调节好心理状态。

虽然在重建过程中也有很多困难,但是大家都在积极地面对,工程进展地比较顺利。在交谈的过程中,李校长也对我们对灾后重建学校的热切关注表示感谢。

 下午时分,我们对潘蕊和代小丽的家长进行了家访。主要问题便是他们震后的生活状况及孩子的上学情况,以及他们对学校重建方面的一些感受等。家长觉得震前震后虽然差不太多,但是多少受了地震的影响,对于孩子的学习及学校的现状感到很满意。 和家长谈话时,他们的话不多,总体上让人感觉还是有一种艰辛,地震在一定程度上给他们造成了影响。孩子还好,地震没有给他们造成太大影响。最后我们把准备的书包及水果送给了他们,也送上了我们深深的祝福。

在与家长交谈的过程中有几个老师帮我们做了几份问卷,对于地震知识方面觉得他们做得不是很顺,对于防震演练他们说根本没有。。。我不禁要问,老师尚且这样,广大民众又是怎样?从这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人们这种知识和防患意识的缺失是造成地震伤亡的很大原因。今天的工作继续到下午四点多,任务完成。

通过孩子的绘画,以及和他们的交流,以及和李校长的谈话,以及我们自己在校园里和当地的观察,总体上感觉那里的生活已步入正轨。孩子心态上调整得不错,校园建设得也挺好。走在大街上,被地震毁坏的景象已不在,有的是重建的新景。用几个词形容便是祥和,干净,慢慢走向美好。

28号。昨晚在崇义镇又住了一晚,今天一大早就赶回了都江堰,做问卷。在做问卷的过程中,我们与做问卷的人进行交谈,对于政府震后的工作评价怎样,有的说不错,觉得在安抚方面做得很到位,也搬到了新房子。但是也有的说一般,他们也肯定政府的工作,但是也抱怨政府在一些细节上做得不到位。作为我们,我们只能如实的记录,希望这样不满的群众只是少数。

我们的暑期实践活动大体结束。真正走到震区,走到群众中才能够真实地感受他们的境遇。汶川地震已经过去了四年,四年中,人们慢慢地站起来了,用双手去重建曾经受伤的家园。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感受很多,有焦急的等待,有在路途上的迷茫,有遭到人们拒绝问卷调查。。。但是我们选择了坚持,胜利是属于我们的。在此同时,我们也看到了震后震区里人们辛勤的身影,不管在学校,还是在街上,人们正在努力,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虽然也有些不尽人意的地方。我们相信,美丽的家园正在重建,美好的日子正在回归。

注: 四川省都江堰市绿地土桥小学,由上海绿地集团援建。这是都江堰灾区第一所开工建设、第一所交付使用的永久性学校,同时也是上海对口援建都江堰工程中最早竣工的项目。绿地土桥小学位于都江堰市崇义镇,占地约24亩,总建筑面积约4800平方米,建有教学楼、图书室、食堂等7幢建筑,并配有200米标准塑胶跑道、2个羽毛球场和1个篮球场等设施。该校容纳12个班500余名学生就读,全部建筑抗震设防烈度均达8度。

                                                                                                                                                                                通讯员:杜杨 于敬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