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5日星期二,第五届中文系本科生学术论坛颁奖典礼在一教108完美落幕,到场的嘉宾老师有中文系党委副书记江乃兵老师、中文系教师程怡老师、王冉冉老师、吕志峰老师、杜心源老师、刘阳老师、黄平老师、黄敏老师。
致辞——殷殷的期盼
阅读与思考是人生的幸福。
——程怡老师
程怡老师首先感谢了评委会的所有同事们以及积极参与这次活动的同学们。她认为低年级的同学应该尽可能地去阅读,积累知识以及将文字功夫打扎实,所以她的课程也尽可能地让同学们去喜欢。她向一名研究《文心雕龙》的同学表达了敬意,她说我们学生就该有这样不畏困难的执着精神和质疑能力。而谈到古代文学组的两篇关于庄子的文章时,她这样说道:“我比较喜欢读上去不那么学术的那篇,有些地方读上去很有感觉。我觉得文学研究者重要的是有感觉。”她也严肃地谈到了抄袭的问题,指出我们要先学会做人,再学会写作。网络的确是个好东西,它可以找到任何我们想要的东西,但是太过依赖于它并不利于人才的培养。而我们作为一名中文系学生,有义务维护文坛的干净与清洁。最后,我们为即将要退休的程怡老师献上了一束花,献上了我们对她的爱与敬意。
交流——思维的碰撞
文学是没有进化论的。
——田藏藏
本次大赛中一共颁发了10个一等奖,分别是王奕敏、李永辉、李青、周泓远、李惠玲、李润玉、周洋曦、杨宸、边昕(周泓远一人获两个组别的一等奖),14个二等奖、21个三等奖,祝贺获奖同学。
首先是获得文艺理论组一等奖的李润玉同学,她上来为大家阐述了她写这篇论文前的思考过程以及与大家分享了她的写文经验。而点评嘉宾刘阳老师以一个诙谐幽默的方式赞扬了李润玉同学,并肯定了她的论文之脉络清晰。但也对她提出了三点小小建议:在文章的第三部分写得有些晦涩;没有深刻地归结问题的根源;在最后还是在宣扬人道主义,主旨有些简单。
在古代文学组,上台进行交流的是田藏藏同学,她的获奖论文是《<诗经·大雅·生民>探究——从女性观和土地观解读周民族的文化》。她并没有说明她是如何思考的,而是将她的论文重新再思考,走出《诗经·大雅·生民》,以一个更开阔的视角重新解读了女性观和土地观。对于一名11级新生,点评老师王冉冉给了极高的评价:田藏藏同学体现了人文学科应有的人文性,她有对于女性、人性、自然的尊重,能够自觉地追求人文;她的论文相当灵动,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但是也有一些不足之处:文章中引用的书,并没有很细致地去阅读;错别字较多。
周洋曦同学作为读书报告组的一等奖获得者上台对她的《亚洲的“亚洲”,还是世界的Asia——汪晖<现代中国思想的兴起·亚洲想象的谱系>读书小记》进行了交流。她用两个视角为听众们解说了她的这篇论文。以欧洲的视角来看,纵向比较欧洲与亚洲,欧洲是现代的,而亚洲是古代的;以亚洲自己的视角来说,因为它的多元性导致了它的独特性。而杜心源老师告诉赞扬了周洋曦同学论文的标题,他说周洋曦同学的标题十分吸引人,而且从标题到文本,通篇她都是带着疑惑在阅读与写作,这是很不容易的。但是周洋曦同学的文章每一个点都只是点到为止,没有深入探讨,也是一个很遗憾的地方。
最后一位同学李永辉开始并没有理解大会的意思,所以他是没有准备任何稿件上来演讲,但也十分精彩。他为我们深度解释了论文标题《断裂叙述下的身份错位——论路遥<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实践》中“断裂叙述”的深层含义,用鲁迅作品中的例子来阐述。黄平老师对这篇文章的结构是赞不绝口的,他很支持李永辉同学从扎实的文章形式分析到精致的内容分析。并指出了高中语文的一个弊端——从内容分析到结构分析,他认为这是不科学的,相反地,叙述分析才能更深地进入社会文化之中。
文学是没有进化论的,浮于表面的题材、语言形式可能不同,但是地表下的人文精神和思想是一以贯之的,所有的获奖者也许组别不同,写作方式、文章构思都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不变的,是他们身上的人文情怀,也是本科生学术论坛的灵魂所在。
通讯员 金竹悦 田藏藏 卢晨曦 唐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