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工作
2022年强基班元化学舍科研能力提升项目顺利开题
发布时间:2022-09-06        浏览次数:79


8月24日上午,中文系2020级强基班全体同学在线上进行了2022年元化学舍科研能力提升项目的开题答辩,吕志峰老师、郭瑞老师、许可老师作为评审专家参与了此次答辩,汤拥华老师列席了答辩会。



答辩第一组是陈闻达同学所负责的小组,项目课题是《传抄古文的再整理与数字化》,小组成员还有吴思燕,齐子萱,李梦阳,段卓坤,巩成林。当前学界传抄古文相关的研究成果比较丰富,但是数字化处理的缺失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这批文字材料的使用,小组同学希望参考和依托我校文字中心数字化平台建设,目标建立一个标准化的传抄古文数据库,为更多老师同学们关于传抄古文的研究提供便利。同时,小组将对传抄古文现有的一些考释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并尝试给出自己的认识和见解。目前,小组已经通过分工取得了一定进展,完成了一部分的著录表整理。老师们询问了关于隶定造字和小组分工的情况,建议项目重点落在数字化上,呈现的表格字段可以更加丰富,形式上尽量能突破现有文字编的形式。

答辩第二组是宋楚莹同学所负责的小组,项目课题是《肩水金关汉简簿籍类文书名物词研究》,小组成员还有陈贝宁,陈亦鋆。小组同学计划在分类基础上建立肩水金关汉简簿籍类文书中的名物词数据库,对其中的疑难名物词进行考释,在用字视角上比较肩水金关汉简簿籍类文书中的名物词的具体用字和现代通行汉字的差异,同时研究肩水金关汉简簿籍类文书中的名物词和其他汉简的名物词同实异名、同名异实等现象,分析西北地区和其他地区尤其是楚地区的语言文化差异。老师们对此课题的价值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建议将项目重点放在名物词语的用字以及与其他材料尤其是楚地简中名物词语进行比较的研究上;由于肩水金关汉简中的簿籍类文书的研究材料量较大,名物词建档做表格或数据库均可行,名物词的分类、属性标注还可以细化,便于查找和使用。

答辩第三组是齐子萱同学所负责的小组,项目课题是《新见汉代石刻集释》,小组成员还有陈闻达,李梦阳,吴思燕,段卓坤,巩成林。20世纪90年代以来,陆续出现了很多新出土或者重新发现的汉代石碑材料,当前学界对于这些材料的研究已经较为全面和成熟,在著录、释读、文字研究以及数据库等方面都有诸多成果。基于此,小组同学计划进行汉碑集释的更新整理工作,一是参考各家的考释意见,结合自己的研究,给出修订完善的释文;二是集释各家观点,按照其之间的内容与逻辑联系进行分类与编排。小组同学希望可以为相关的学术研究提供进一步的便利。老师们建议,辨伪和数字化工作可以视情况选择进行,此外还要注意明确“新见”具体所指的时间。



答辩第四组是王梓茜同学所负责的小组,项目课题是《<说文解字>和<宋本玉篇>服饰相关汉字的比较》,小组成员还有马修齐,熊梓希。小组同学主要依据《说文解字》和《宋本玉篇》两部颇为重要的文字学著作,对其中服饰相关的汉字进行释义,比较、分析二者数目等方面的不同,进而对中国古代服饰文化进行发掘。老师们认为此选题贴近了平时课上所学内容,很有意思,建议关注秦汉衣物书的资料,把《说文解字》和《宋本玉篇》的内容分析透彻。



答辩的最后一组是李钰暄同学所负责的小组,项目课题是《秦、楚、三晋玺印文字比较研究——以<战国文字编>为中心》,小组成员还有柴徐顺烨,郑添奕。小组同学以《战国文字编》为依据,从秦、楚、三晋这三个分域的古玺文字出发,通过对比“同一个词在不同的国家分别用不同的字记录”和“不同国家的文字有不同的书写风格”来探究战国玺印文字的分域特点,计划在归纳整理的基础上比较秦、楚、三晋玺印文字中姓氏、人名、地名、职官名称的特点,并进一步比较文字部件、字形、本义、变体、字形中蕴含的文化历史。目前,该组文献查阅的工作已基本完成,具体字形的分析与对比工作也正在有条不紊地展开。老师们基本认可该组的研究思路,同时建议进一步细化研究范围与比较对象。


此次开题答辩持续了整个上午,各组同学将暑假里精心打磨的成果呈现出来,和大家开展热烈的讨论。对于各组项目中的特色和创新之处,老师们给予了高度肯定;由于是第一次自主进行项目课题的研究,同学们难免有所疏忽,项目也有不足之处,老师们也细心地指出,并给出了修改的意见,为项目的后续开展指明了方向。最后,汤拥华老师对本次答辩进行了总结,对同学们提出了鼓励和期望,建议同学们在大三能够兼顾各方面的学习和研究,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合理分工协作,在扎实推进项目的过程中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