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工作
讲座回顾丨司马涛: 在激情、能力和机制之间挣扎的德国汉学 —— 早期汉学家埃里希·施米特的学术生涯
发布时间:2023-11-21        浏览次数:10

讲座主题在激情、能力和机制之间挣扎的德国汉学——早期汉学家埃里希·施米特(Erich Schmitt)的学术生涯

主讲人司马涛同济大学中德人文交流中心特聘教授

主持人顾文艳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讲座时间102514:00

讲座地点闵行校区人文楼4430

 

主讲人简介:同济大学中德人文交流中心特聘教授。1992年获德国波恩大学社会学博士,1995年留任德国波恩大学汉学系讲师,1999年在波恩大学汉学系获得德国教授资格。2003年至今移居中国上海,期间曾任同济大学中德学院(CDHK)副院长、上海理工大学中德国际学院副院长,2009年由同济大学返回德国出任科隆大学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近代和现当代中国叙事艺术和白话文语言研究,近期研究集中于中国古代地理哲学概念以及明清时期科学技术和文化交流。近年主要出版学术著作包括《张爱玲和她的<红楼梦>评论》(Die Schriftstellerin Zhang Ailing und ihre Studien und Kommentare zum Roman “Der Traum der roten Kammer” , Peter Lang, 2016)和《从昏睡中苏醒?——从文学角度看当代中国》(Erwachen aus dem Koma? Eine literarische Betrachtung des heutigen ChinasBaden-Baden: Tectum Verlag, 2017),后者获得国际亚洲研究学会(ICAS2019年年度最佳德语图书奖。

 

讲座内容回顾2023102514:00,华东师范大学2023年国际知名学者大讲堂迎来同济大学中德人文交流中心特聘教授司马涛(Thomas Zimmer)作题为在激情、能力和机制之间挣扎的德国汉学——早期汉学家埃里希·施密特(Erich Schmitt)的学术生涯的讲座。讲座由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顾文艳主持。

1929年的洪涛生(Vincenz Hundhausen)诉施密特案,将如何评价德国汉学家、汉学家何以可为等问题放在我们面前。洪涛生同样是一位德国汉学家,且将《西厢记》译为了德文。施密特指责此译文为抄袭,面对这样的指控,洪涛生诉以法律,并回击以激烈的文字。最后,因施密特不能提供译文剽窃的证据,法院判洪涛生胜诉。洪涛生仅是惨胜,他的译文因此被认为有了瑕疵。近年德国出现的中国能力China Kompetenz)培养项目,旨在为德国民众提供与中国社会交流的建议,而汉学家在此方面能否发挥作用仍待讨论。

借由施密特的学术生涯,可以窥见德国汉学在激情、能力和机制间的艰难发展。司马涛教授强调,学术交流的成败取决于综合因素,汉学家的能力不仅包括语言,还也许包括在中国的经验,此外,政治与时代环境同样重要。

施密特曾任教于波恩大学,将大量精力投入翻译和词典编纂中。施密特的成果包括介绍中国文化的一些著作、与母语者陆冶合著的《标准国语教本》、两本歇后语著作和若干论文等。施密特生活的时间恰逢两次大战,出版大型学术著作难度较大。施密特本计划出版1200个歇后语条目,因出版社限制仅出版了50个条目。施密特非常重视词典编纂,他认为翟理斯(Herbert Giles)编纂的华英字典和鲁登伯格(Werner Rüdenberg)编撰的华德辞典已经过时,且未区分书面语与口头语,计划将收字、词组扩大,且区分书面语与口头语,希望作为卫德明(Hellmut Wilhelm)德汉字典的补充。为扩大词典的影响力,施密特将词典的重要性拔高至促进德中关系的重要宣传工具,同时设想德国在二战胜利后与中国扩大交往的前景。施密特用关于宣传任务的说辞,获取了出版社和波恩大学的支持,然而他在中国的生活并不顺利,且回国时因行李额度有限,将大部分词典条目交由了一位中国物理教师保管。

施密特也面临着是否有能力被称为汉学家的质疑。回到德国的施密特继续担任波恩大学汉学副教授,他曾多次寻求正教授教职未果。有汉学史家怀疑,尽管施密特在当时具有名气,但现在看来他的汉学家身份可能要打个问号。施密特并没有在汉学领域有有分量的学术著作,他出版的基本著作学术性不高。司马涛教授以《中国文化的基础》为例,指出施密特也许并不擅长分析和说明问题,且文章中有明显的种族主义和达尔文进化论色彩。也许这是施密特将大部分精力放在语言研究和翻译的原因。

施密特编写的教材《标准国语教本》也存在时限性问题。教材并没有教授汉字发音的独立章节,仅另附了一本汉字手册。教材建议读者寻找母语者帮助学习,而即使在当时与中国关系密切的波恩大学,有王光祈等中文母语教师相助,教材仍然呈现了非常明显的局限性。母语者的帮助依赖其自身的知识文化背景与能力,因此对于这本教材,后人只能猜想当时情况。

施密特作为早期德国汉学家遇到的问题,也是其他早期德国汉学家遇到的问题。尽管德国现有二十余所高校设有各种方向的汉学专业,但是汉学一直未能完全摆脱隐学地位,远不能满足培养中国能力的新要求。曾与施密特对簿公堂的洪涛生在1954年突然被中国驱逐出境,并于次年郁郁而终,这样的结局也引人深思。

讲座结尾,司马涛教授回答了在场师生关于德国汉学不同时期特点、未来德国汉学的趋势展望等问题,不同专业领域的师生积极分享自己的看法,讨论热烈。

 

主办 | 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撰稿 | 李丁丁